2009/03/31

台灣起業國之七:經濟改革的春燕--社會型企業

電子業的幾張急單,股市的幾天小漲,就有一些企業老闆們說「春燕來了」,渾然忘記這次全球經濟衰退的規模之大,結構性之深--歐美消費市場不知何時恢復,第二波金融餘震可能來襲。景氣復甦誰人不愛?看到失業勞工和貧困家庭兒童的悽慘情況,真恨不得「春燕」趕快來,讓他們也能分一杯羹。

問題是「無就業的復甦」不算真的復甦,更令人擔心的是股市小漲騙進更多散戶,店租該跌到底而不跌反而阻礙了創業意願。種種假象或誤導論調不僅無益於復甦,更可能使衰退延長及惡化。好像一個病人在病情略有好轉時就恢復熬夜、吸菸,沒有把生病當成是提醒改變生活方式的警訊,很快他的病會來得更嚴重。

大衰退本來是調整經濟體質的契機,如果我們急著回到「business as usual」,不久之後更大的災難必定來臨。現有的經濟制度是有效率的,但是它也是有缺陷的,它造成全球貧富差距、環境破壞及當代人類的精神疾病。人類不可能不在既有制度上再思改革超越,而能夠維繫下去。

建立窮人銀行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孟加拉經濟學教授尤努斯,在「打造富足新世界」這本書中有一句話給予我很大的震撼:「現行經濟體制最大的失敗,就是它無法滿足最基本的人性渴望。」資本主義的優點不就是滿足人類的基本渴望嗎?但現在發生在世界的事情說明並非如此。

讀一讀最近幾本華爾街金融工程師和投資銀行家自曝行徑的書,看看歐洲最近來接二連三銀行及大企業高級主管遭受仇恨攻擊的事件,可以知道不論在富國或窮國,人們都已經感受到經濟體系非改革不可的一股潮流來到了。

一股平等與責任的潮流,將要改變這二、三十年來傾向過度競爭與放任的經濟體制。這並不是要用社會主義來取代資本主義,而是用新的企業型態來改正資本主義的弊病。這也不是要把富人的財富交給窮人,而是同時幫助富人從他們也有的痛苦、無聊、匱乏中解放出來,而能滿足物質以外更基本的人性渴望--認同、尊重、愛與奉獻。

尤努斯和他的夥伴們積極推動的「社會型企業」(social business enterprise)是下一階段的處方。社會型企業是在市場裡運作的企業,但是其終極目標是對社會提供更好的產品與服務,而不是企業利潤的極大化--歸還投資者股金,但不分配紅利,也就是將大部份盈餘再投入生產,因此它們反而可能更具競爭力。

對投資者來說,台灣現在有過高的儲蓄不知道能夠往何處去,針對基本需求和社區需求而開發的社會型企業可能是較好的生意。雖然沒有高額報酬--反正股市和其他投資標的也沒有--至少資金可以流動也可以回收。投資在幫助社區以及弱勢者的社會型企業,所得到的滿足感應該是進出股市所無法比擬的。

在從業者方面,社會型企業可以招募到優秀的人才--在世界各國、在台灣,很多有天分、有使命感、受過好的教育的年輕人願意投入社會公益事業。社會型企業比起傳統的非營利公益組織可以提供更好的薪資和更大的發揮空間--和一般企業在市場上競爭的挑戰與樂趣。

在台灣建立社會型企業的時機接近成熟了。台灣社會的資金過剩,人才充裕,但是社區服務和諸多新興需求卻未被滿足。只要有符合社會目的的會計制度,加上新型態管理技術、新觀念經營人才的研發培訓,就有機會建立很好的社會型企業。

剝削大自然、折磨人類自身的經濟制度是不能回去的,也是不能維繫的。如果一場所謂百年僅見的經濟危機能夠帶給我們更多的省思和改變的決心,從而發展出互助合作、與大自然共處的新經濟型態,這才是真正的「春燕」。

發表於2009/03/31聯合報名人堂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