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28

美國重返亞洲?

過去這一周是亞洲戰略形勢有了關鍵發展的一周。約略言之,美國再度明顯地介入了東北亞與東南亞的區域政治。在東北亞,美國與韓國進行大規模的聯合軍事演習,原本要在黃海,在中國抗議下改到日本海。在東南亞,美國支持越南對南海的主權宣稱,又造成與中國的關係緊張。

從美國國務卿柯林頓夫人的行程與公開演說,可以大略看到美國過去幾天在亞洲的活動。七月二十一日到七月二十三日,柯林頓夫人密集地出席在韓國首爾及越南河內的會議。在韓國少有地舉行了二加二部長會議,即美韓兩國的外交與國防部長聯席會議,這是為了即將舉行的海上聯合軍演。在越南則是參加東南亞國協的部長會議,美國發送很清楚的訊息給所有亞洲國家,即如柯林頓夫人在就任後第一次訪問亞洲時所說的,美國將會重返亞洲。

這些訊息並沒有被任何一個亞洲國家所忽略。中國、日本、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的媒體有很多報導,台灣也有諸多意見紛雜的評論。一般國際關係學者甚或等而下之的兩岸關係專家只能夠拼湊資訊,或提出頗為片面的觀點。有的痛責美國重新搞冷戰,有的卻慶賀美國決心制衡中國。必須更深思的問題是,做為亞洲人,該如何看待並理解美國的訊息?做為台灣人,該如何回應美國的重返及中國的不快?

事實上美國從來沒有離開亞洲,因此也無所謂重返,當然更沒有什麼新冷戰。直到今日,亞洲仍然沒有真正的區域安全體系。東南亞國協的安全機構東南亞區域論壇並沒有實質功能,更別提東北亞。美國是以新型態帝國的形式,透過一對一的雙邊結盟,在亞洲搭建起輪軸式的安全體系。在中國崛起後,美國影響力確實式微,但中國尚未取代美國的角色,在短期內不論就軍事實力或合法性地位都不可能取代。

中國的崛起,不論就經濟或軍事上,對多數親美的亞洲國家而言是一個機會,從冷戰體制建立之後即籠罩在美國勢力之下,不論好壞都得照單全收的情況下脫離出來。當然這前提是亞洲國家本身的民主化以及政府效能的提升。要認清一個事實:亞洲已經沒有美國豢養的獨裁政權,沒有朴正熙、阮文紹、蔣介石、馬可仕。亞洲現在只有中國所包庇的集權統治者,包括朝鮮金正日家族以及緬甸軍事執政團。

中國在亞洲的角色,目前僅是部分替代美國在過去的經濟角色,提供市場與資金和相當多的外交援助,但是在安全問題及合法性問題上仍遠遠不及美國所做的,或者說中國在安全上仍然是亞洲國家的問題而不是解答。中國更無法做為其他亞洲國家的政治模型--北韓和緬甸除外。

正因為如此,亞洲國家不排斥中國的崛起,但是會更歡迎美國的重返--不是重返,而是維繫美國在亞洲的領導地位。這並非親美反中或所謂冷戰思維所可以解釋,而是基於各個國家利益的務實考量。美國此時在黃海、日本海以及南中國海,透過上個世紀美國在亞洲兩場戰爭的苦主--韓國與越南--來積極介入亞洲政治,並非美國單邊主義,而是有其區域共同利益的基礎。

發表於2010/07/28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2010/07/21

蓮舫之升起

蓮舫在日本政界的急速崛起,似乎預示著亞洲新世代政治的出現,令人無比期待。新世代政治絕不是指年輕政治人物的當道--一代新人換舊人是自然法則,沒甚麼特別。由新世代選民支持出來的政治領導者,用新的姿態,帶來新的觀念,造成新的局面,這才讓人企盼。

上周舉行的日本參議院議員選舉,四十二歲美女行政革新大臣蓮舫(村田蓮舫)獲得破紀錄的一百七十萬超高票,在開票五分鐘後就確定當選。儘管所屬的日本民主黨在選舉中大敗,毫不影響蓮舫的超高人氣。日本政論家及國內外媒體開始猜測,蓮舫可能成為日本第一位女首相。在產經新聞與富士電視的民意調查中,蓮舫位列最適任首相的第五名。

蓮舫是否真有機會成為日本第一位女首相?當然言之過早。她還是個政壇新人,她必須在現在職位上好好表現,必須在內閣裡多經歷幾個職位歷練,必須從參議員改選眾議員,更必須克服所有的社會偏見和政界成規--感覺起來希望還頗渺茫。

但是希望也未必渺茫,關鍵在於蓮舫的群眾基礎是具有潛力的。某周刊調查東京市民,發現蓮舫的女性支持者以二十多歲者最多,男性則以四十多歲者較多,這從二十歲到四十歲年齡層的選民,支持蓮舫是希望她能夠改變日本社會。這批選民所代表的社會力是相對進步的,也是持續成長的。某種意義上,蓮舫的高票勝利正代表這批選民的抬頭。

蓮舫並不是甚麼急進份子也不是思想家。她的記者丈夫在幫她助選時不忘強調,蓮舫都會先為一對子女做好便當,才出門從事競選活動,是一個典型的日本母親。蓮舫的從政風格完全是庶民的,她嚴格審核政府預算無非為了幫民眾省錢。事實上她並沒有甚麼路線和主張。她說她加入日本民主黨是因為民主黨的候選人來自各行各業,都是普通人但卻懷抱著愛國心。

即使不是思想家,蓮舫有其犀利的政治見解。她的政治自傳書名叫做《不是第一不行嗎》,直接挑戰「日本第一」的既虛幻又過時的想法。這書名來自蓮舫對政府編列預算開發大型電腦的質疑。蓮舫說,據說這筆預算是要開發世界第一的超級電腦,但日本為什麼要做第一?做第二難道就不行嗎?

蓮舫說的是很簡單的事實。日本就算花再多的經費,也不可能在大型電腦的發展上成為世界第一。政府的巨額預算只是給產官學界用來滿足他們自己的需要,所謂世界第一根本就是自欺欺人。然而揭露國王的新衣,引發了右翼產經官僚政客的攻擊,甚至公然用種族歧視的言語說蓮舫「本來就不是日本人」。

「本來就不是日本人」的指控,在日本與中國在亞洲地位形成競爭關係的時刻極為敏感。生為台灣人女兒,又到北京學漢文的華裔身分,讓蓮舫遭受很多日本右翼的攻訐,網路上有些貼了她年輕時候裸露性感照片的部落格,伴隨著惡意的文字,指控她是中國共產黨或是對日本不忠誠。無論如何,這類攻訐沒有辦法阻止一般年輕女孩喜愛蓮舫。

而蓮舫的升起之具有亞洲意義,正在於她「本來就不是日本人」,可能為日本與台灣和中國的關係帶來一些想像,也為日本在亞洲的角色帶來一些想像。正如同肯亞人之子、生長於印尼的歐巴馬成為美國總統對世界意義重大,如果蓮舫真能成為日本首相,則不僅是第一位女性首相,更是第一位華裔首相,這對日本、對亞洲都將是嶄新的經驗,怎不令人充滿好奇與期待?

發表於2010/07/21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2010/07/14

反對黨如何面對ECFA

台灣與中國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已是既成事實,在台灣執政的國民黨以其在立法院的多數優勢通過此一協議,也是必然的結果。即便在野黨如何反對,都無法改變這樣的事實。ECFA如同已經呱呱墮地的孩子,不可能塞回到娘胎。

認知到這樣的情形,誠實的反對黨應該要認真地去面對台灣有ECFA的實際狀況,分辨此一協議對不同產業、不同社會階級的利弊得失,掌握ECFA在經濟面之外對台灣的政治地位將有何影響,針對這些問題去提出對策,來對照執政黨的失策或錯誤,並以此獲取人民的支持。

現在,最主要的反對黨也是國會裡唯一的反對黨--民主進步黨,退出了立法院的審議,宣稱要到街頭巷尾、廟埕公園去舉辦說明會,講解ECFA的壞處,這看起來似乎不是最能實現該黨對人民承諾的做法,也確乎不是對該黨本身的政治利益最好的方案。

在ECFA既定存在下,民進黨這樣做並沒有認真地面對現實。ECFA是一個牽涉到不同產業利益的協議,其中有許多利害得失需要事實檢證,而非全稱命題式的、概念式的支持或反對。在ECFA簽署之前,在野黨可以基於政策理念採取反對簽署的立場,但在簽署之後若只是繼續反對就像是只為了表態而沒有實際對策。

在野黨該做的不是宣傳ECFA的壞處,恰恰相反,應該要做的是傾聽。在野黨應該要到廟埕、公園、學校、社團、公會、工會去舉辦座談,去了解人民在產業、地域、職業差異下的個別利害得失,去了解ECFA對台灣社會衝擊的實況如何,藉此掌握社會現實,形成政策,也和群眾搏感情。

更進一步,在野黨應該要做長期的調查研究。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的衝擊並非立即明顯,在不同時段會有不同的社會效果,特別是在第一批早期收穫項目之後,其他的關稅減免逐項實施,未來成立的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又可能會有新的協議措施,這些都需要一段時間過後才能夠更清楚地了解。系統性地對台灣社會在兩岸經濟合作下所遭受的影響深入了解,是在野黨在政策制定上絕對必要的功課。

民進黨說要去向人民宣導ECFA的壞處,其意義和效果都頗令人起疑。既然ECFA是那麼不好,人民一定感受最深,應該不需要政黨去宣導教育。相反地,民進黨預設立場選擇了反對ECFA,則很有可能得到片面的民意圖像,下鄉宣導的結果只是重覆強化支持者與政黨彼此的既定立場,但這樣會讓民進黨錯失與其他民眾溝通的機會。

民進黨若真的堅持反對ECFA,則必須設法儘早廢止這項協議。廢止這項協議有兩種途徑,一是通過公民投票讓政府終止ECFA,這是最快的方法。二是通過贏得總統選舉或取得國會多數,民進黨即可片面終止ECFA,這會慢一點,最快也要等到兩年後。

但是民進黨此時所採取的做法,似乎並不直接朝向廢止ECFA努力,而是以ECFA為議題來推動年底五都的競選造勢,換言之未必是要提出對策來消除ECFA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反而期待藉由負面影響來歸咎國民黨。這當然也是政黨競爭常見的現象,只怕人民福祉又落到政黨利益之後了。

發表於2010/07/14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2010/07/07

十年內ECFA的挑戰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雖然簽署了,但是如同全球化下諸多雙邊及區域的自由貿易協定一樣,會遭遇到各種不同的挑戰。而與其他一般自由貿易協定不同的,則是由於ECFA具有的特殊政治性質,將使其遭遇到台灣獨有的政治難題。這是說,雖然國民黨政府此時額手稱慶,認為簽訂ECFA是一件曠世奇功,台灣將有所謂黃金十年。但若是不預期的景況發生,則ECFA是否能夠持續存在十年還未可知。

做為世界貿易組織(WTO)路線與架構下的一個雙邊協議,ECFA所可能遇到的最大規模的反挫力量將是全球經濟再度陷入衰退的威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教授,不久前提出警告,說世界經濟還沒有爬出自從二零零八年底金融風暴以來的衰退泥淖,尤有甚之,他說這次可能是歷史上的大蕭條,時間會持續很長。

經濟衰退往往是自由貿易的破壞者,在出口減少、失業率升高的時候,人們常會責怪自由貿易,政客更會善用這樣的群眾心理,試圖改變政府政策,使其走向較趨保護主義的路線。當然全球再次陷入大衰退是未必會發生的事,即使發生了,也要看中國經濟與歐洲和美國的連動關係有多麼直接。但是一旦中國經濟成長減緩,不論從台灣或從大陸內部,都會有廢止ECFA的民意呼聲。

不論有沒有另一波的經濟大衰退,台灣內部反對ECFA的聲浪是方興未艾。毫無疑問,中國對台灣開放更多的免關稅貨品及服務,對台灣特定產業及總體生產當然有立即的好處,但是這種由出口拉動的成長,勢必造成更嚴重的貧富差距。雖則農產品出口對農民是好消息,但是真正從ECFA獲得最大利益的還是跨海峽的大型財團以及能夠從股市房市匯市投資賺錢的富人們。社會差距拉大,反對的力量就會增強。

做為包含了強烈政治性質的非典型自由貿易協定,ECFA在台灣已經開始遭遇獨特的政治挑戰。即將面對的國會審議,是把這個協議推上藍綠兩黨對抗的戰場。民進黨希望藉由逐條審查,來架構一個反對國共兩黨的焦點舞台。逐條審查並不會讓民進黨有機會否決ECFA,更不可能去做部分修正。民進黨要的是奪回對ECFA及兩岸事務的發言權,不讓國共兩黨聯合壟斷對兩岸經貿事務的定義權力。

然而民進黨要求逐條審查的理由頗為遷強。從本質來看,ECFA確實具有條約的性質,也具備由國會審議的必要性。而條約是只能夠被國會全部退回,不能夠做部分修正的。不論大法官會議如何強解兩岸之間的協議非具有國家對國家的條約性質,就民進黨的立場應該認定ECFA屬於條約無疑。民進黨為了爭取政治秀場而放棄了基本立場,長期而言實在不智。

未來十年內可能對ECFA的存續造成真正挑戰的,不在立法院或說不單在立法院,而在於公民投票或再度發生政黨輪替。如果民進黨勝選執政,或一個反對ECFA的執政聯盟出現,則廢止ECFA並非做不到的事情。儘管民進黨人大力批評ECFA協議本文內的終止條款,但終止條款確實是可以運用的。至於公民投票,若是公投審議委員會再次駁回黃昆輝先生等的提案,則公投運動將蓄積更大的能量,最後可能影響到ECFA的存續。

發表於2010/07/07新新聞周奕成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