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2

全球黑天鵝下的在地經濟與新零售

全球黑天鵝下的在地經濟與新零售

2017/01/22

美國總統川普先生就任當日,正是本屆世界經濟論壇(WEF)在瑞士達沃斯七天會期的最後一天。全球的政治經濟評論家,都在談論達沃斯人(Davos man)所追求的經貿全球化,是不是在川普總統任內會受挫甚至大逆轉。

達沃斯人,指的是全球化時代的商業菁英。政治理論家杭廷頓(Samual Huntington)曾說,達沃斯人是不把國界放在眼裡的。這群人認為政府只是幫助他們在各地推展事業的時候才是有用的。

在象徵全球化商業菁英的達沃斯人之中,最具代表性的當然是華爾街金融鉅子們。但這次的世界經濟論壇還有一位重量級與會者,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生。習近平首度參與達沃斯會議,表示了中國政府非常重視與這群達沃斯人的合作。

弔詭地,中國共產黨的核心領導習近平,試圖要兼任全球資本主義的核心領導。而美國新任總統川普到底怎麼做,則成為華爾街與全球各金融中心所害怕的『黑天鵝』,意指經驗範圍之外而可能造成重大衝擊的事件。

華爾街銀行家們等待著川普總統新政策的衝擊。他們說,期待好的結果,但準備應付最壞的狀況。什麼是最壞的狀況?美國與中國可能發生貿易戰,促使各國升高貿易壁壘,導致全球化中斷甚至瓦解。經濟陷入衰退。

面對不確定的局勢,台灣能夠選擇的路,是期待達沃斯商業菁英能夠穩定全球貿易秩序?或是坐待破壞秩序的黑天鵝效應?不論如何,台灣必須儘快找到因應之道。

產業界人士已提出,一旦外銷受到影響,必須努力擴大內需。蔡英文總統在2016年的年終談話有談到,政府將透過公共政策及公共投資來創造新的動能。政府提出了『5+2』產業創新,也提到綠色軌道運輸、寬頻雲端、非核減碳能源轉型等。但忽略了一個對內需及就業非常重要的產業,即是零售服務業。

零售服務業是內需產業的終端。要有個人及家戶的消費,才有辦法提振內需。零售服務業對國民就業的貢獻很大。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統計,我國2015年服務業就業人數為660.9 萬人,在產業服務化趨勢下,2025年將增為672.7萬人。其中批發零售業就業人數占服務業比率最高,由2015年的184.2萬人,預估至2025年增為201.9萬人。

零售服務業發展得好,能夠提振內需,能夠促進就業。台灣有不錯的實體店鋪零售服務業。但在網路電子商務的全球快速發展之下,不論是實體加電商,或是純電商,台灣的電商零售業相對上都是很弱的。這樣的劣勢,由於規模的關係,似乎很難突破。

這時候我們回頭看看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有另一位中國人士在達沃斯放言高論,這人就是阿里巴巴集團的馬雲先生。不久前馬雲提出『新零售』,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對話。

『新零售』是相對於既有電商及實體店鋪零售而言。其特點包括線上與線下,或說網路與街路的結合;大數據應用與個人化行銷;消費對生產的快速反饋;消費者為中心的生產過程之實現。

馬雲所描述的這些,確實是流通零售業演化發展的方向。但他的論述是為了阿里巴巴集團去合併中國實體零售通路而建構。在台灣的我們無需興奮地附和這些論點。重要的是藉此思考台灣的策略。

新零售企業是不是必然為跨國集團?每個國家是不是應該建立各該國的新零售企業?這不僅是個產業經濟問題,更是文化問題。在這裡暫且不談文化的部分。僅從國民經濟的角度看。業界的資料顯示,跨境電商將奪去越來越多台灣的各類零售交易,巨額的交易費用流入外國電商企業的賬戶。有人稱之為下一波的經濟被殖民。

但我們不需如此悲觀。新零售的線上與線下結合,恰好是在地企業的機會。電商IT技術的普及化,也降低中小型企業進入競爭的門檻。未來,在一個縣市,乃至單獨一個街區,都有可能成立屬於在地經濟的新零售體系。

在地經濟、街區經濟,才能為顧客提供差異性、獨特性、認同感。雖然與顧客接觸的實體通路是中小企業,但背後的IT技術平台卻是可以共享的。從這個角度看,或許台灣以IT技術發展在地經濟、街區經濟,可能在中國的超大型新零售模式之外,創造出一種「新新零售」的模式。

《財訊》周奕成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