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步本土派的知識份子們提出了七一五聲明,要求陳總統考慮自動辭去職務。除了樹立道德標準的期望之外,他們大概也認為陳總統事實上已經沒有政治實力來繼續領導國家。
幾位獨派大老們宣示了他們對陳總統的支持,並且宣稱他們要求陳總統在剩餘任期內推動制憲正名以及追求轉型正義等理想。這樣的條件式支持,是要陳總統將功折罪的意思。
然而獨派、泛綠,或是全國民眾,真的應該對陳總統有這類或其他的期望嗎?
這幾位獨派大老沒有認識到他們這種建議的災難性。陳總統數度發動這類名目台獨的行為,包括三二零公投以及終止國統綱領,在國際上都被理解為內部權力政治的操作,在國內則引起強烈的社會對立,傷害到台灣的國家利益。
台灣地位的維護和推進,需要國民的團結與國際社會的同情。以陳總統今日如此脆弱的政治地位,要推動名目台獨,各國政府以及國際輿論必然判斷他的動機是維護個人權力,不可能予以支持。就國內民意來說,陳總統未來兩年推動制憲正名必定引起更嚴重的內部對抗。
轉型正義更是如此。台灣從威權到民主化的歷史過程極為複雜,國民黨政府的功過不是很容易評定,尤其是經歷了李登輝政權的過渡期,是非黑白絕不是可以用殖民概念來一刀切。
台灣的轉型正義不是一黨一派能夠單面向操作,需要跨族群黨派的領導者共同來追求。以陳總統今天所擁有的薄弱的社會信任,由他來追究轉型正義將是適得其反,徒然授與反對者抗拒的藉口。
不論是要求陳總統下台的人,或是認為他不應該下台的人,此時的訴求應該不是要求陳總統有所作為。相反地,應該要求他不宜有所作為。
這不僅是防止陳總統為了重新掌權而走上極端路線,危及國家利益;同時也是因為總統的憲法權力原本有限,此時限制總統作為有助於釐清憲政體制。再者,以陳總統目前的處境,他的主要關切在於他個人政治生命以及家庭的維護。他的心理壓力很大,他的智囊無法運作,他的政治判斷隨時可能出錯。在這種時刻賦予他重大而困難的政治任務,無異置國家於險境。
更重要的是對於台灣人民的啟示。這幾年的經驗證明,台灣的民間自主力量超越了政治人物的領導能力。一個有權力的總統,都沒辦法好好領導,更何況一個焦頭爛額、忙於自救的總統?而如今,我們還需要他的領導嗎?
民進黨也好,進步本土主義者也好,台灣的整個民間社會也好,大家應該重新整理心情,思考各自企求的願景,用自己的力量去逐步落實。
這時候,不要問總統能為國家做什麼。要問我們自己能為國家做什麼。
2006/07/24
2006/07/10
解散馬基維利派
執政黨即將召開的全國黨員代表大會,勢必要面對執政價值淪落與從政黨員違紀的諸多個案,以及導致這些個案的制度與文化問題。
做為推動了全球各華人國家裡第一個民主化的力量,民主進步黨原本可以在歷史上傲視世界各國政黨而無愧。而做為世界前二十大經濟體治理者的民進黨,在其全國黨員代表大會所該討論的問題,本來應該是執政黨對於階段績效的評估,以及國家面對挑戰的策略綱領。
極其無奈的,在極具象徵意義的全代會中,民進黨大概沒有面向全球的未來新政綱可以發表。相反地,主宰大會的將是內部問題。
近日再度被提起的解散派系之議,再度表現了民進黨的這個內向性格,也證明了民進黨領導階層還沒有認識到政黨本身以及國家社會面臨到什麼樣的基本問題。
事實上,民進黨派系的意識形態色彩已經淡化到幾乎不存在。派系不過是黨內選舉以及公職提名初選的配票系統。各派系的差異,只在於權術的高明與否,以及操作的有效能與否而已。
真正主宰民進黨的派系,其實是馬基維利主義派。馬基維利是十五、六世紀之交的義大利思想家。他認為君王可以用任何手段來強化權力基礎。唯有權力的奪取和維繫,是政治真正的主題。至於所謂道德,所謂是非,所謂清譽,都不是政治領導者應該關切的。
唯有勝負,唯有輸贏,是最高關切。瞭解陳水扁政府以及民進黨核心這幾年來運作的人,都可以發現這其實就是最高層的意識形態,而這個意識早已滲透到高層幹部的心態裡。從2004年總統大選慘勝直到2005年縣市長大選慘敗,領導階層對這個心態不僅沒有反省,只有變本加厲。
馬基維利主義講的是「輸贏」,而不是「是非」。然而民進黨當權者忘記了,從創立以來,這個政黨的力量其實並不來自權力的操作和資源的分配,而是來自於人民的是非之心。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智也。」由於人心有是非,所以獨裁體制也有瓦解的一天。由於人心有是非,所以不正義的事情,不會長久被容許。所謂「是非之心,智也」的「智」,不是巧妙的智謀,而是人最根本的判斷力,也是政治行動的準據。「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恰恰是民主政治在倫理上的最終基礎。
從這樣看來,民主政治裡的「輸贏」,其實和「是非」就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人民覺得你是錯的,你再怎麼會掰、會拗,怎麼能夠選贏呢?人民有判斷力,你想要擺佈他的是非觀,又怎麼會成功呢?
不如馬基維利所期待之君王者,乃是台灣的政治領導者似乎並沒有做為君王的自我期許。相反地,即使已經連任總統,都還把自己當成仍然在與天鬥與人鬥,仍然在求生存。求生存的人,只會講輸贏,不會講是非。
更不同於馬基維利所勾畫的領導哲學,乃在於馬基維利雖然主張不擇手段,但卻並非不顧成效。相反地,馬基維利認為權術的正當與否完全取決於統治的結果。
民進黨要面對人民支持流失、期待落空的問題,那麼急迫需要處理的不是所謂的派系問題,而是領導者的集體心態問題。應該要做的,是把馬基維利主義者從黨的領導階層裡開除、解散,回歸到一般人民的同理心。
做為推動了全球各華人國家裡第一個民主化的力量,民主進步黨原本可以在歷史上傲視世界各國政黨而無愧。而做為世界前二十大經濟體治理者的民進黨,在其全國黨員代表大會所該討論的問題,本來應該是執政黨對於階段績效的評估,以及國家面對挑戰的策略綱領。
極其無奈的,在極具象徵意義的全代會中,民進黨大概沒有面向全球的未來新政綱可以發表。相反地,主宰大會的將是內部問題。
近日再度被提起的解散派系之議,再度表現了民進黨的這個內向性格,也證明了民進黨領導階層還沒有認識到政黨本身以及國家社會面臨到什麼樣的基本問題。
事實上,民進黨派系的意識形態色彩已經淡化到幾乎不存在。派系不過是黨內選舉以及公職提名初選的配票系統。各派系的差異,只在於權術的高明與否,以及操作的有效能與否而已。
真正主宰民進黨的派系,其實是馬基維利主義派。馬基維利是十五、六世紀之交的義大利思想家。他認為君王可以用任何手段來強化權力基礎。唯有權力的奪取和維繫,是政治真正的主題。至於所謂道德,所謂是非,所謂清譽,都不是政治領導者應該關切的。
唯有勝負,唯有輸贏,是最高關切。瞭解陳水扁政府以及民進黨核心這幾年來運作的人,都可以發現這其實就是最高層的意識形態,而這個意識早已滲透到高層幹部的心態裡。從2004年總統大選慘勝直到2005年縣市長大選慘敗,領導階層對這個心態不僅沒有反省,只有變本加厲。
馬基維利主義講的是「輸贏」,而不是「是非」。然而民進黨當權者忘記了,從創立以來,這個政黨的力量其實並不來自權力的操作和資源的分配,而是來自於人民的是非之心。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智也。」由於人心有是非,所以獨裁體制也有瓦解的一天。由於人心有是非,所以不正義的事情,不會長久被容許。所謂「是非之心,智也」的「智」,不是巧妙的智謀,而是人最根本的判斷力,也是政治行動的準據。「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恰恰是民主政治在倫理上的最終基礎。
從這樣看來,民主政治裡的「輸贏」,其實和「是非」就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人民覺得你是錯的,你再怎麼會掰、會拗,怎麼能夠選贏呢?人民有判斷力,你想要擺佈他的是非觀,又怎麼會成功呢?
不如馬基維利所期待之君王者,乃是台灣的政治領導者似乎並沒有做為君王的自我期許。相反地,即使已經連任總統,都還把自己當成仍然在與天鬥與人鬥,仍然在求生存。求生存的人,只會講輸贏,不會講是非。
更不同於馬基維利所勾畫的領導哲學,乃在於馬基維利雖然主張不擇手段,但卻並非不顧成效。相反地,馬基維利認為權術的正當與否完全取決於統治的結果。
民進黨要面對人民支持流失、期待落空的問題,那麼急迫需要處理的不是所謂的派系問題,而是領導者的集體心態問題。應該要做的,是把馬基維利主義者從黨的領導階層裡開除、解散,回歸到一般人民的同理心。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