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繁體與簡體漢字的爭論已經不是第一次。此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協委員潘慶林提出廢除簡體字、恢復繁體字,在中國大陸內部造成爭論,也在全球華人圈引起一些討論。趁著這個文字之爭,大家來探討台海兩岸政權與華人文化的本質,不失為一個可以形成全球「華人文化圈」之「公共領域」的好時機。
為甚麼呢?因為文字是文化的最核心,全球使用漢字的華人,都會關心這個話題。而繁簡體字在台海兩岸分別存在,又牽涉了現代中國政治的一大弔詭--在一九四九年後代表中國的政權曾經近乎全盤否定中國傳統,而被逐出中國的政權卻成為某部分中國文化的傳人。這個話題夠複雜又夠敏感,最能引起華人社會的興趣。
全球華人其實缺乏一個「公共領域」,簡言之即是不為國家黨派和特別利益所左右而能理性交換意見的空間。好好來辯論漢字繁簡的問題,能夠激起華人社群彼此的認同感,促成不同國家的華人之間增進理解。我覺得應該要有來自不同社會的華文媒體共同發起,舉辦一系列繁簡漢字的公眾大辯論。
我是一定站在繁體這一方的,願意為漢字與華人文明的未來而論戰。華人世界裡的漢字分布大略是:中國和新加坡採用簡體字,台灣、香港使用繁體,居住在非華人國家的華人大部分也使用繁體。但是近幾十年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到海外定居的多了,用簡體字的也多了。台灣人絕大多數支持繁體,最近看起來中國也有不少人支持繁體。
漢字簡化有其歷史,但這時候從歷史裡不見得找得到通向未來的道路。我的意思是,漢字究竟簡化了幾次,以及上個世紀到底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是漢字簡化的始作俑者,這對現在的論辯其實都已經不重要,更與未來漢字應該從繁從簡並不相干。許多支持簡體的論點有邏輯的謬誤。
繁體簡體與識字率幾乎無關。識字率與教育普及和經濟發展程度有關,由台灣的識字率比中國高即可得證。繁體漢字的形聲字較多,與語言結合緊密,因此反而容易學習記憶。有些支持簡體的人說,小孩子學習繁體字很苦。事實上教育讓孩子苦,並不是因為寫字筆劃多少,而是教育體制和理念以及社會競爭的問題。
還有些簡體派的人說,文字只是工具,只要能表達意思就好。這是把文字和文化思想的關係看得太簡單。文字可以表達多少的意思,取決於用這種文字所產生的文化有多豐富。漢字之所以能夠有異於拼音文字,正在於漢字傳達了更多視覺與聽覺的微妙感受。這也不必吵,去問問翻譯過中國文學作品的西方漢學家就知道了。
至於中國改用繁體字,是否有助於促使台灣與中國統一?這是有趣的想法。做為一個認同中華文化,卻不支持統一,但又希望見到中國進步的台灣人,我想說,若是追求統一,能夠成為促使中國政府做任何有利於人民、有利於文化的事情之誘因或理由,那麼就這麼做吧。
刊登於2009/3/12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