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25

柯林頓夫婦與中國政策

本月二十二日,美國新任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登機離開北京,結束了出訪首航。柯林頓夫人的亞洲之旅,最急迫的目標當然是謀求中國協力對抗金融海嘯及經濟危機。也因此,關注中國人權的西方民間團體就十分不滿了,他們說柯林頓夫人把經濟放在人權問題之上。

柯林頓夫人不會覺得她自己忽略了人權。因為在北京,她也試著與一些非政府組織人士接觸談話--採取她和夫婿前總統柯林頓先生喜愛的「村鎮會談」形式,這也使得這些民間對話在媒體看來有如柯林頓夫婦例行的競選活動。

但是柯林頓夫人該不會天真地以為她對中國人民發揮了巨大的迷人魅力。中國人對柯林頓夫婦早有既定的印象。在飛離北京首都機場的時候,佔據著柯林頓夫人思緒的,究竟是她做為首席部長所服務的歐巴馬政權的中國政策,還是她做為第一夫人所參與的柯林頓時代和中國的恩怨情仇呢?

一九九二年底,阿肯色州的年輕州長柯林頓在競選美國總統期間,大力批判他的競選對手老布希總統「給獨裁者們太多的關愛」。那是指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門事件之後沒多久,對中國淵源深厚的老布希總統就派特使密訪北京。

在未經深思熟慮和政策整合之下,一九九三年五月,剛上任的柯林頓總統下令,在同意延長中國貿易最惠國待遇時「必須確定該延長有助於促進中國人權的改善」。但是美國工商業在中國的利益扎根已經太深。短短五個多月後,柯林頓總統自己撤銷了最惠國待遇必須與人權掛鉤的決定。

從此,正如一位著名的美國對中政策分析家的評論,「北京相信美國的利益集團會對總統施加壓力,而中國領導人對柯林頓總統的搖擺有充分的信心。」而另一位作者則以「轉向」為書名,痛陳美國對外政策遭受中國操弄影響的歷史事實--雷根之後的歷任總統皆是如此,但柯林頓總統尤為嚴重。

柯林頓總統的八年任期內,中國和美國的關係畢竟在危疑搖擺中成長,而台灣的利益則進一步退兩步地被擺佈。柯林頓總統雖然曾在一九九六年台海飛彈危機期間派遣艦隊巡弋;但也在一九九八年的訪問中,對著江澤民總書記主動說出「三不」。

柯林頓總統下台八年後,柯林頓夫人成為國務卿。柯林頓總統的中國政策,關鍵字是交往(engagement);柯林頓國務卿的中國政策,關鍵字則是合作(work together)。中國已經不再是被世界孤立的中國,而是要求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對手和夥伴。兩個大國勢力的消長,一對權勢夫妻的起落,多麼令人感嘆。

歷史是否會重演?二零零八年的四月,年輕的歐巴馬參議員在爭取民主黨總統提名時,與他的競選對手柯林頓夫人有著一致的強硬立場,要求小布希總統杯葛八月舉行的北京奧運--除非中國人權紀錄有明確的改善。美國外交政策當然只有歐巴馬路線,沒有柯林頓路線。但是歐巴馬路線會是甚麼呢?

發表於2009/2/27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2009/02/19

台灣起業國之五:創業教育是最有價值的公共投資

近三個月前,我在這個專欄提出「在衰退前準備復甦--打造台灣起業國」。那時歐美日的經濟衰退跡象顯露,各國政經決策者及知識分子屏息關注著難以逃避的全球經濟危機,而台灣許多政治人物還渾然不覺或懷抱著僥倖。

我指出任何短期措施都無法挽救衰退,政府能做的是提升中長期的預期--鼓勵創業,是最有效的方案。當時我心裡不是沒有一絲不安。我知道在主流意見--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到台灣媒體,都大肆鼓吹政府支出及刺激消費,談創業政策不只是不合時宜而已,簡直是政治不正確。

然而民間生命力不需要政府帶領,也不待知識分子倡議。生命會找到出路。企業裁員停業,大量失業人口浮現之後,創業潮也已經自然湧起了。原來「起業國」根本不需要提倡。台灣本來就是「起業國」,台灣人不是坐以待斃的人民。就算賺不了甚麼錢,做點小生意也比窩在家裡憂鬱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各種微型創業、創新服務的出現。媒體也開始熱烈地報導家庭創業、高階白領失業轉創業等振奮人心的故事。政府的腳步雖然落後,但也急起直追--無奈追得頗為凌亂,推出了創業貸款的擴大和政府保證成數提高,乃至加盟連鎖創業補助金等,只可惜看不出宏觀的思維和強有力的號召。

事實上,「起業國」不僅仍需要提倡,民間創業潮更需要政府和知識社群的協助引導。政府領導者若沒有完整的理念和長期的戰略,甚至對自己手上有的和可以用的政策工具諸如補助、管制、稅收、採購、投資等,沒有全盤掌握規劃,就會發生聽一樣做一樣或是被個別利益牽著走的情況。

政府政策凌亂,就只能跟在民間創業潮的後面走,無法起引導的作用。但民間創業潮的方向不見得符合長遠的社會利益。民間創業潮是自發的,也是被迫的,尤其是諸多失業轉創業的情況。於是出現擁有專門技能或管理經驗的人去賣炸雞排。職業沒有貴賤高低,但是更多的炸雞排連鎖對國民健康和產業轉型有很大的幫助嗎?

創業政策的目的應該不僅是將豐厚的民間儲蓄動起來,轉化為國內投資、創造就業機會,更大的理想是藉由生產資源的重新配置來達到產業結構的調整,例如服務業升級、促進社區和文化產業發展等。要朝這樣的理想前進,政府和知識社群必須立即投注大量心力在創業教育。

此時,創業教育比就業教育更重要。在好幾個計畫上,政府花了不少錢提供就業訓練或在職訓練,但這些做法到底有沒有用?只能看這次經濟衰退的深度和長度。如果衰退更深更久,例如歷史上的幾次大蕭條,許多工作機會根本是一去不復返。那時勞工所面臨的不是有沒有某些技能--有再多技能還是找不到工作。

創業教育是最有價值的公共投資。政府和知識社群應該合作,在全國廣設非營利性質的創業教學機構(「起業塾」),招聘有專門知識和管理經驗的人(包括中高階失業者)來擔任授課員(「起業師」),找大批畢業即失業的大學或研究生來做行政和研究助理,再補助有志創業的人(「起業家」)到此研習和交流。

創業教育可以協助有能力的人為自己和他人創造就業機會。創業教育更能夠幫助那些被迫創業的人們,選擇真正適合自己又有未來發展的行業來開創新人生。「台灣起業塾」的理想若能實現,將是我們的社會互助合作、共同面對經濟危機的偉大集體行動。

發表於2009/02/19聯合報名人堂

2009/02/18

正月裡的大國外交

本月十六日起,美國新國務卿柯林頓夫人展開上任後的第一次出訪,目的地是亞洲四國:日本、印尼、韓國、中國。亞洲在傳統上並不是美國最重要的外交對象。過去,美國最重要的盟邦在歐洲--英國和德國,最主要的敵人也在歐洲--俄國。因此美國國務卿、國家安全顧問等對外政策的主要決策者,多半是精通歐洲語言歷史,也把最主要注意力放在美國與歐洲的關係。例如前兩位女性國務卿--小布希總統任內的萊斯女士,以及柯林頓總統任內的歐布萊特女士,兩位都是俄國研究的專家。

柯林頓夫人當然不算是亞洲專家,美國對歐洲的關係也不會疏遠。但是毫無疑問,亞洲--特別是中國,在Foggy Bottom(美國國務院所在地)的視線中不斷地放大又放大。這是首度新國務卿的出訪首航跨越了太平洋而非大西洋。可以想見,未來美國的主要盟邦和主要對手,可能都從歐洲轉移到亞洲。自從蘇聯瓦解後,十多年來美國曾經失去主要敵人--習於冷戰的美國外交和國防體系相當失落。而共同敵人的消失,當然也使得美國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夥伴們,一度感覺到彼此之間的戰友情感變脆弱了,嫌隙矛盾卻增加了。

美國最主要的敵人和盟友都已經不在歐洲。雖然普丁總統/總理的崛起,以及俄國民族主義的再興,讓美國人也感到相當地不舒服,但是俄國只是一個問題,一個要謹慎處理的問題,不算是威脅。美國過去在亞洲最重要的盟友是日本,但是現在美日關係已經不是美國亞洲政策的主軸。中國才是。中國已經是美國在全世界最主要的對手或假想敵,但也是美國在亞洲最必須穩固的戰略性的夥伴。中國崛起正是美國外交政策重點轉移的原因。在未來將要花費柯林頓夫人最大心力的,絕對是她亞洲之行的最後一個國家--中國。

而在柯林頓夫人展開亞洲之行時,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正在非洲訪問。胡錦濤此行拜訪了沙烏地阿拉伯以及非洲的塞內加爾、坦尚尼亞等四國。在胡錦濤出訪之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才結束了歐洲四國(瑞士、英國、德國、西班牙)及比利時歐盟總部的「信心之旅」,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則訪問了墨西哥、巴西等中南美洲國家。中國領導人的密集出訪遍及歐非美三大洲(加上沙烏地阿拉伯則包括了亞洲),稱為「正月外交」(農曆正月)。

「正月外交」是氣勢非凡的大國外交,引起全世界側目。出訪的中國領導人們,即使再再表示中國還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不斷強調全球經濟危機對中國造成很大壓力,但是卻也毫不保留地顯現出改革開放三十年後,中國在國際上的自我定位和自信心已經是徹底的大國態度。胡錦濤去非洲是去表示中國沒有忘掉第三世界的老朋友,溫家寶到歐洲卻是去向舊帝國們做一次溫和的宣威。柯林頓夫人過幾天就要到北京。大國勢力消長如何?還有得看。

發表於2009/2/19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2009/02/11

為台灣找出路的知識分子

一向歸屬於獨派,在知識界有相當聲望的台大數學系教授黃武雄,近日內發起了「尋找太平歲月:五十年維和方案」的網路連署。黃武雄教授希望發動公民投票,將五十年不統不獨及台灣非軍事化訂入憲法;進而與中美談判,簽訂五十年兩岸和平協定;五十年後,台灣主權歸屬交付公民投票決定。

嚴格來說,黃武雄教授的倡議不算太新奇,論述也不算最完備,更會招來理想主義之譏。但是他的理念與行動,應該被視為有良知的知識分子為台灣前途找生路的勇敢嘗試,我很盼望綠色陣營會認真思考討論。其實不僅僅是黃武雄。還有知名的國際人權工作者,曾經為台獨而謀刺蔣經國的黃文雄先生,對台獨問題有很開放的思維。

其實也不僅僅是文雄、武雄這兩位黃先生。旅居美國紐約市的洪哲勝先生,曾經創立台灣革命黨,在台獨運動圈子裡是極富聲望的人格者。多年來,洪哲勝以身家財產和全副精力,關心中國和亞洲的人權及民主化。洪哲勝不是為了台獨故意與中共為敵。他深知台灣的命運與中國大陸緊密相關,也真切關懷中國前途與大陸民眾的福祉。

還有前台獨聯盟主席張燦鍙先生。以卓越組織力以及慷慨熱情,長期領導海外台獨運動的張燦鍙,近年來的演講和寫作都不斷對舊式獨派思維提出修正和挑戰。他們的看法在細節部分不全然相同,但大略可以歸納出,台灣此時不必追求法理或名義上的獨立,而應該以維持自由民主為目的,並且與中國和解、互助、共生。

由於與這些台獨前輩們的淵源,我有機會直接聽到和讀到他們的完整想法。我深深地感覺他們是一群最有良心和時代感的台灣知識分子。他們在戒嚴時代主張台獨,並且用個人青春和生命去付諸實踐,但是在台灣民主化以後,呼籲台灣走團結和解之路,並且與中國人民謀求共生共榮,結束無謂對立,更要避免戰爭。

相較於在解嚴後,甚至在民進黨執政後,有一群後期台獨運動者,積極鼓動台灣內部和兩岸的對抗,以便在綠營中取得掌聲和權位;黃武雄、黃文雄、洪哲勝等早期的台獨知識分子已經不再強調口號式的台獨建國,而是更關心如何真正對台灣人民有利、如何標舉並落實真正的台灣價值--言論自由和人權。他們才是真的忠於自我、忠於理念、忠於台灣。

在國民黨一黨獨大,兩岸情勢愈來愈傾斜的今日,反對黨竟然還一蹶不振,根本原因是受困於舊式的台獨思維。台灣究竟是要團結?還是要繼續分裂對抗?關於台灣的前途,是要建立在事實的方案能夠得到社會中堅份子的支持?還是極端的主張?台灣是要永遠與中國為敵?還是要找個能夠相處的方式?在民進黨內,為什麼如此顯明的道理,竟然能夠持續地被漠視,甚至被敵視?

發表於2009/2/12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2009/02/04

共產黨挽救資本主義

這世界充滿著弔詭。知名作家佛里曼(Thomas Friedman)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他高興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因為「我們終於有了一位能說英語的總統」--他是諷刺小布希總統的英語水平極差。受過良好人文教育的歐巴馬則讓美國文化菁英們覺得舒服。

在白人以外的族裔,當然也有很多能文之士。但是誰能想到,長久以來最能夠用正確而優美的英語打動億萬人心的政治領袖,竟然是一位非洲裔美國人。而歐巴馬甚且還不是一般在美國土生土長的非洲裔美國人,他的父親根本是生在肯亞、死在肯亞的非洲人。

非洲裔的美國總統挽救英語,如果是出人意表的故事,那麼共產黨最終竟然挽救資本主義,就是徹底離奇的歷史發展了。去年美國次級房貸市場崩潰前,經濟衰退的警訊已經逐漸顯露。那時我說,資本主義可能要靠共產黨來挽救,朋友覺得我故作驚人之語。現在看來就算沒有成為事實,也不那麼令人駭異了。

中國持續的高度經濟增長,龐大的潛在內需市場,鉅額的外匯存底,大量持有的美國政府債券,在在都使得面臨危機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們對中國投以極度關注的目光。有的希望中國人多買一些他們出口的東西,有的期待中國共體時艱繼續買他們的債、用他們的美元,有的則準備把中國當成替罪羔羊--把經濟失敗的過錯都推給中國。

幾個世紀以來,中國不曾在世界經濟上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去年底二十大經濟體(G20)會議之後,傳統工業國的地位大不如前。中國、印度、甚至巴西等新興經濟體的領袖對美國和歐盟的政策指指點點,令資本主義前輩們好不尷尬。其中最凸顯的領導人厥為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

在金融風暴及經濟大衰退下,中國正在進行先前我所指出的「危機崛起」。日前中國總理溫家寶完成了歐洲之旅,與德國、英國各自達成了合作協議,繞過法國以順帶懲罰會見達賴喇嘛的法國總統薩科奇,還罵罵美國是豬八戒,這趟巡迴是中國在世界經濟危機之際的信心展示。

中國第二號人物溫家寶在此行中說:反對保護主義,支持自由貿易。這聽起來完全不像是共產黨領袖對西方的訓話內容。根據媒體報導,溫家寶說他出國時總是攜帶著亞當斯密(Adam Smith)的著作道德情操論(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這更是耐人尋味。

亞當斯密在早期的道德情操論中強調同情心,在後來的國富論中則強調人的自私動機。溫家寶或許要藉此顯示他的政治哲學與歐美不同。但溫家寶不用馬克思、恩格斯,卻提了亞當斯密的著作,而亞當斯密卻是現代資本主義的思想祖師。

雖然溫家寶說「中國管得了自己,管不了世界」;但毫無疑問地,當中國已經如此深入地整合成為全球資本主義的重要組成,為了自保、自救,中國共產黨還非得努力幫忙挽救資本主義不可。

發表於2005/2/5新新聞周奕成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