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26

善意的理解和循環

中國四川震災區人民所受的苦難--特別是孩子們的一隻隻小手,震撼了台灣的人心。跨越海峽的援助,源源不絕。我自己身邊就有很多友人與團體積極投入,例如致力於青少年全人發展的外展教育基金會,已經準備好進行災區學童心靈重建的工作。台灣人的愛心行動,太多太多了,媒體根本報導不完。

全世界都關心四川,各國人都在援助災民。但是台灣人顯然特別突出。陳水扁總統在卸任前決定政府捐出二十億台幣。援助金額的前十名外商(包括港澳)裡,台灣企業佔了一半,居首的台塑集團捐了一億人民幣。慈濟功德會在街頭募款,目標十二億台幣。

台灣人慷慨解囊的理由,可能就和台灣人對於中國大陸的複雜情結一樣,都有百百種。有的人認為兩岸血脈相連,有的人重視普世人道價值,有的人則認為這樣的援助能改善兩岸關係。即使理由百百種,我認為其中一種是根本的--受苦人們的哀號,我們聽得懂。由於語言相通,人的心靈就更容易直接感受。

但是,台灣人的慷慨解囊,在國內並不是沒有爭議的。陳水扁前總統的決策就遭受了一些批評。有的認為中國對台灣的武力威脅尚未解除,不應該幫助敵國。有的則對於台灣納稅人資源配置有所異議。慈濟功德會,也受到了一部分人的質疑。有人擔心,慈濟為中國募這樣多的善款,會不會排擠了台灣內部更需要救濟的如弱勢兒童、絕症病人等所能得到的資源。

無論如何,這些反思並沒有阻礙台灣人對四川災民的關心和同情,而無非是一個自由社會多元意見的表現。整體而言,台灣民間的人道主義是超越政治思考的。對台灣人來說,不論中國政府怎麼對待我們,看到語言相通的人們受苦,我們總無法忍心坐視。這就是台灣人的心腸,柔軟而溫暖。

然而,當中國政府與媒體將台灣人對四川災民的善意,粗暴地納入一個中國的論述,將台灣的人道主義行動誤解為大中國國族主義的表達,這就使得反對援助的一派找到了堅實的證據,認為中國官方利用了台灣人的善意來服務他們的政治目的。中國民間的國族主義興起,全世界已經戒慎恐懼。在每一個國際事件,例如奧運聖火受到阻撓等,都看到過度活躍的國族主義情緒在氾濫。

無時無刻都要尋找出口的國族主義情緒,對於兩岸人民的關係,對於中國在世界上的形象和信任感,都有很負面的影響。透過一同救災,兩岸人民本來應該可以好好培養更多的同情、理解和互信,降低發生衝突的可能性,但若中國官方和媒體為了自己的政治宣傳,硬要把台灣人的善意給曲解,良好的氣氛就被破壞了。

台灣人的善意,需要被正確地理解。這樣,善意才能激發更多的善意。中共領導者和中國的知識份子們有責任要正確地理解台灣政府和民間的善意,不要把我們的好意拿去做官方宣傳工具。由於語言相通,受苦的人們哀號,我們容易感受。但也由於語言相通,刻意的利用,我們也很容易發覺。台灣人的心是柔軟的。我想,不管中國官方怎麼說,台灣人應該都會繼續關心和幫忙,但是我們不希望錯誤的理解使得柔軟的人心變得堅硬。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