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3

台灣與中國都該用新思維看待八九

當馬英九總統呼應呂秀蓮前副總統關於中國已經改變,大家不宜繼續用一九八九年的印象來看待中國;此時馬總統的態度是對的,內容也沒有錯,但是他這次的發言缺乏了一個對中共善意規勸的立場。馬總統有此雅量呼應反對黨卸任副總統的言論,這是好事。台灣的對外政策,特別是對中國大陸的政策亟需朝野共識。各政黨領袖試著找到彼此的共通處,以公開對話來促成社會觀點的聚合,正是台灣所需要的。

馬英九總統是本月一日在訪問中美洲的途中,與隨團記者茶敘時提到他贊同呂前副總統的看法:不應該以八九年的共產黨來看待現在的中國。但是馬總統略過了呂秀蓮前副總統的主要論點,即是呼籲中共領導人要把六四的二十周年當成機會而非威脅,應該正面去面對。呂秀蓮女士在接受美國之音電台的專訪中說「六四事件對中國的改變有正面影響,中國領導人胡錦濤應該用新的思維回顧歷史事件,用大開大闔的心胸來肯定、平反六四。」

呂前副總統的發言,有一個很大的意義,即是他並不採取與中國敵對的立場來談論八九年的六四事件。相反地,他甚至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採取了一種理解的、奉勸的立場。為什麼要採取這樣的立場呢?呂秀蓮女士還說得更明白:「台灣的命運不能自外於中國,這是歷史性的,未來也是如此。」正因這樣,我們對於中國必須要能理解並給予正面的影響,這才是台灣朝野應該一致採取的立場。

由於台灣人不自外於中國、不敵對中國,因此我們才關心中國的人權和民主化。一般台灣民眾應該會同意呂秀蓮前副總統的立場:不僅不自外於中國人民,也不對北京政權採取敵對的態度。我們關心中國民主化,不表示任何顛覆現有政權的意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統治正當性取決於大陸人民的接受程度,從台灣人的立場是不否定的。台灣民間大多數聲援或紀念八九年六四事件的活動和言論,也應該如此被理解。

誠然,從中共的傳統立場,很容易把發生在大陸內部、香港、台灣及世界各地的六四紀念活動或民主化訴求言論,當作是外國勢力在中國進行和平演變的陽謀。但是任何具有理智的、對國際局勢有正確認知的人都該知道,在中國崛起以及中美關係高度改善以後,外國勢力在這方面的企圖和能力早已大幅降低。更何況中國若要讓人不用二十年前的觀點來看她,首先就是要讓人知道,中國人自己也不用二十年前的觀點在看世界。

最重要的,中國若不想要讓外國來推動改變,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從內部推動改變。對八九年事件的評價改變,會是非常好的一步。其實這也是遲早要走的一步。民主化對中國的改變是正面的,即使不談整個中國歷史,僅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上,八九民主運動絕對是愛國運動。在中國的未來發展中,類似八九的青年理想主義,更將是新世代所需要但仍然欠缺的動力。中國應該回頭找尋八九的未來意義。

發表於2009/06/03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