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10

民進黨中國政策的辯與不辯

民進黨是否該就其中國政策進行辯論?如果排除掉該黨的派系內鬥政治考慮,則答案十分顯明:當然應該要辯論。理性的政策辯論能夠讓空前低迷的民進黨重獲生機。但是民進黨是一個不可能排除黨內派系政治的政黨,即使展開中國政策辯論,其結果已經可以預期--必然是沿著派系界限而切割,依循著政治利害思考而進行的權謀鬥爭。

近日民進黨內陳水扁派系人士串連要求展開中國政策辯論,其策略考量昭然若揭。對逐漸被冷落拋棄的陳水扁前總統而言,能夠攪亂黨內局勢,他才有重新介入的空間。陳水扁先生企盼著結束羈押後取得新的政治槓桿,重獲對民進黨的影響力,具有高度政治衝突性的中國政策當然是最好的槓桿。一旦民進黨開啟辯論,掌握八年政策制定權的陳水扁,必定能透過媒體發言而主導這場論戰,動員急獨派力量來擁護他。

在陳水扁前總統的個人考量之外,對要求辯論的扁系青壯派人士來說,開啟中國辯論是一個樹立論述、重建團體的機會。由於陳水扁個人對知識思想的工具性格以及善變權謀作風,扁系一向較缺乏政治哲學及政策論述,青壯派了解此一弱點並亟思補救。但是扁系青壯派並非對中國政策已經胸有成竹而要求辯論。事實上他們仍可能是邊打邊找棍子,憑著政治嗅覺弄論述。

至於抗拒辯論要求的黨中央,其真實理由也同樣是派系內鬥的政治思考。蔡英文主席在黨內地位較為弱勢,為了維護民進黨脆弱的盤局,對於陳水扁前總統的挑戰頗為忌憚。蔡英文的領導風格一向是被動地迴避黨內衝突而非主動引導時勢。此時黨中央以黨內對中國政策本來就有共識無需辯論為理由來回應,很明顯地也是政治考量下的虛辭,根本不是實事求是。

在二度政黨輪替之後,中國政策是民進黨發展的罩門。民進黨不在中國政策上打開一條活路,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中國共產黨牽著國民黨的手跳舞。民進黨在急速發展的兩岸關係上的角色已經愈來愈邊緣化,這代表著台灣有很大一部份的民意被忽視,也代表國民黨政府的政策近乎缺乏制衡。但是民進黨人的思維非常地混亂,不論在兩岸關係的長遠願景或是短期戰略都是如此。民進黨不透過思想的重新整理,是不可能找到中國政策的方向。

或者有人說,民進黨此時該做的就是監督,不需要政策。這是似是而非的說法。沒有中心思想的反對黨,淪於為反對而反對,這樣的反對根本沒有力量,連監督都做不好,遑論提出替代方案甚至重返執政。蔡英文主席自己說過,民進黨是犧牲自己來拉回過度傾斜於中國的國民黨兩岸路線。這樣的說法非常真實地表現出蔡主席對民進黨當前路線的矛盾心態--他知道這樣走下去將是死路,但是又無力挽回,只好以此犧牲論來自我開脫。

中國政策的辯論對民進黨確有必要,對台灣也有很大的利益,但其前提是民進黨擺脫凡事都放進黨內權謀思考的慣性模式,而能夠真實地面對兩岸問題。

發表於2009/06/10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