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29

兩岸誰之功

兩岸兩會的第三次會談在南京結束,定期班機、打擊犯罪、金融合作三方面都達到了正面的成果。兩岸人民的來往本來應該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有促進兩岸來往的發展無非是在回復自然。台海兩岸本來不可能永遠隔絕,也不可能長期維持著半通或私通的狀態。飛航於兩岸的班機和航線當然要因應旅客的需求而增加,銀行擴大設點服務本來就是必然的趨勢。

近一年來兩岸之間的所謂進展或突破,在我看來,沒甚麼好反對,也沒甚麼好嘉獎。原因正是那是自然的潮流,反對也反對不了,更不是任何個人的功勞。我看媒體吹捧少數人,好像兩岸交流的甚麼功勞在他們,只覺得十分可笑。固然公務員及海基會人員們都相當地辛苦,但是江丙坤先生等人其實是幸運地站上了歷史的聚光燈下。沒有他們,也會有別人,如此而已。

先前在這個專欄也曾討論過,所謂促進兩岸交流,真的不能當做馬政府的政績。那只是前任政府該做而沒做,或是想做而做不到,所以留給馬英九政府去做而已。據媒體報導,前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邱進益先生最近表示,兩岸在一九九三年首度辜汪會談之後,到一九九五、九六年陷入低潮,乃至後來兩岸對話的中斷,其實是中共方面誤判李登輝政府的立場所致。

邱進益先生對李前總統的理解應該不會錯。確實,總統直選不是台獨,「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也不是台獨--相反地,那是試圖為兩岸共存建立理論依據,李登輝前總統在當時也沒有意圖要搞台獨。由於當時的中共領導圈子思維模式過於封閉,對台灣政治論述缺乏理解和判斷的能力,錯誤地對李登輝採取了敵對立場,導致兩岸官方代表的對話中斷了十年。

陳水扁前總統曾經想要重啟交流和對話,甚至提出兩岸的統合論,結果也為中共的不信任以及他自己的權謀操作而破局。不論李登輝、陳水扁兩位前總統在兩岸上功過如何,綜言之,今日馬英九政府之所以有機會在兩岸之間扮演打開大門的角色,並不是他或他的政務官們有甚麼特別的謀略或政策,只不過是先前中共沒給李、陳兩位前總統機會,結果把機會留給了馬英九罷了。

要推動兩岸的開放,不需要甚麼智慧,也不必甚麼魄力,只要順著自然的趨勢和民間的要求去走就可以了。要在兩岸政策上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配合,也用不到甚麼談判技巧,只要順著北京的意思就可以了。馬英九先生做為台灣中華民國的總統,不能只是消極地順著潮流和別人的意思,而應該積極地保衛和擴大台灣在兩岸交流中的利益--這才需要智慧、魄力和高明的手段。

發表於2009/04/29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