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19

台灣起業國之五:創業教育是最有價值的公共投資

近三個月前,我在這個專欄提出「在衰退前準備復甦--打造台灣起業國」。那時歐美日的經濟衰退跡象顯露,各國政經決策者及知識分子屏息關注著難以逃避的全球經濟危機,而台灣許多政治人物還渾然不覺或懷抱著僥倖。

我指出任何短期措施都無法挽救衰退,政府能做的是提升中長期的預期--鼓勵創業,是最有效的方案。當時我心裡不是沒有一絲不安。我知道在主流意見--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到台灣媒體,都大肆鼓吹政府支出及刺激消費,談創業政策不只是不合時宜而已,簡直是政治不正確。

然而民間生命力不需要政府帶領,也不待知識分子倡議。生命會找到出路。企業裁員停業,大量失業人口浮現之後,創業潮也已經自然湧起了。原來「起業國」根本不需要提倡。台灣本來就是「起業國」,台灣人不是坐以待斃的人民。就算賺不了甚麼錢,做點小生意也比窩在家裡憂鬱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各種微型創業、創新服務的出現。媒體也開始熱烈地報導家庭創業、高階白領失業轉創業等振奮人心的故事。政府的腳步雖然落後,但也急起直追--無奈追得頗為凌亂,推出了創業貸款的擴大和政府保證成數提高,乃至加盟連鎖創業補助金等,只可惜看不出宏觀的思維和強有力的號召。

事實上,「起業國」不僅仍需要提倡,民間創業潮更需要政府和知識社群的協助引導。政府領導者若沒有完整的理念和長期的戰略,甚至對自己手上有的和可以用的政策工具諸如補助、管制、稅收、採購、投資等,沒有全盤掌握規劃,就會發生聽一樣做一樣或是被個別利益牽著走的情況。

政府政策凌亂,就只能跟在民間創業潮的後面走,無法起引導的作用。但民間創業潮的方向不見得符合長遠的社會利益。民間創業潮是自發的,也是被迫的,尤其是諸多失業轉創業的情況。於是出現擁有專門技能或管理經驗的人去賣炸雞排。職業沒有貴賤高低,但是更多的炸雞排連鎖對國民健康和產業轉型有很大的幫助嗎?

創業政策的目的應該不僅是將豐厚的民間儲蓄動起來,轉化為國內投資、創造就業機會,更大的理想是藉由生產資源的重新配置來達到產業結構的調整,例如服務業升級、促進社區和文化產業發展等。要朝這樣的理想前進,政府和知識社群必須立即投注大量心力在創業教育。

此時,創業教育比就業教育更重要。在好幾個計畫上,政府花了不少錢提供就業訓練或在職訓練,但這些做法到底有沒有用?只能看這次經濟衰退的深度和長度。如果衰退更深更久,例如歷史上的幾次大蕭條,許多工作機會根本是一去不復返。那時勞工所面臨的不是有沒有某些技能--有再多技能還是找不到工作。

創業教育是最有價值的公共投資。政府和知識社群應該合作,在全國廣設非營利性質的創業教學機構(「起業塾」),招聘有專門知識和管理經驗的人(包括中高階失業者)來擔任授課員(「起業師」),找大批畢業即失業的大學或研究生來做行政和研究助理,再補助有志創業的人(「起業家」)到此研習和交流。

創業教育可以協助有能力的人為自己和他人創造就業機會。創業教育更能夠幫助那些被迫創業的人們,選擇真正適合自己又有未來發展的行業來開創新人生。「台灣起業塾」的理想若能實現,將是我們的社會互助合作、共同面對經濟危機的偉大集體行動。

發表於2009/02/19聯合報名人堂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