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景氣已經不可能挽救,不管八百億消費券或是再多的擴大內需方案,還沒做就已經註定失敗。有魄力和遠見的政府領導者應該直接宣示,打造台灣成為全球的「起業國」,用最大的資源和政策創意,投入鼓勵國民創業,把目標放在兩年內強勁復甦,讓台灣成為第一個從全球大衰退裡站起來的國家。
現在的政府和上一任沒兩樣,都是短視、畏縮、為有錢人服務。一下要救銀行,一下要救房地產商,一下要救汽車業,對於逐漸襲來的大失業潮,簡直是束手無策,只好在政府創造的就業數字上灌水。中小企業怎麼辦?失業勞工的家庭怎麼辦?國民的生活水平怎麼維持?看不到強有力的做法,就會舉債、花錢,舉完內債想要舉外債。
政府到底該怎麼做呢?唯有大規模地鼓勵創業,包括微型生活創業、社區創業、中小型創業、創意產業、傳統產業創新,才有可能真的挽救台灣經濟。乍聽下似乎不切實際--既有的企業都活不下去了,新創事業怎麼生存呢?不,不是這樣。
第一,大樹倒下去,小草還是能生長,甚至更茂密。大企業倒閉,小商行、小店鋪還是有很多生意可做。華爾街的崩潰,不代表人民就不吃飯穿衣。歷史上的大蕭條,正是許多新企業崛起的時機。只要是針對人的基本需求而生產的行業,絕對不會消滅,反而會更興盛。
第二,創造性的毀滅,就在此時發生。經營不善的公司,倒閉後低價易主,是讓更有能力和創意的人(起業家)來擔負起領導的責任。現在的老闆做不下去,不代表他的員工或其他股東也一定做不下去。趁著衰退,換人做看看,能焠鍊出更勤奮堅強的新一代企業家。
第三,即使短期內創業不易,但政府仍應把環境準備好,讓「起業家」們先做助跑的動作。這時候公共資源應該大量投入創業教育、創新育成,並且在政府和輿論領導者們的魄力下,簡化法令與稅制,創造有利於微型企業、基本需求產業、新創事業發展的環境。一旦買氣復甦,「起業家」們就能夠一躍而起。
為什麼大規模鼓勵創業是從這波衰退裡復甦的唯一途徑呢?道理很簡單,鼓勵創業是最能夠把國人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方法。衰退期間,消費和投資都大量縮減。但我們並不是一個貧窮的國家,我們的儲蓄率在亞洲四小龍裡再度奪冠。金融風暴也使得大量台灣資金從海外撤回,只是回來以後就藏在人民的口袋裡。
如果領導者有極大魄力,將大量資源用來號召國民起而創業(而非消費),那麼民間儲蓄將逐漸被動員出來:中高階層白領失業者會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創業,父母親們會把積蓄拿出來幫忙孩子創業,被海外基金嚇怕的老百姓會發現投資在看得見的小事業更可靠。
數千家、數萬家小店鋪和小工廠的投資,不正是最大的消費嗎?「起業家」們要租店面,要買原物料,更要僱用人手--這點是最重要的:大量創業,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大衰退的可怕,就在於許多工作機會一去不復返,失業率長期居高不下。微型和中小型創業以及社區創業,特別是勞力密集的服務業如照護和托育等,最能夠有效地吸納勞動力。
創業精神,就是台灣精神。台灣本來就是「起業國」,台灣本來就盛產「起業家」。 在這個時候倡議「起業國」,是體認到一個事實--除了鼓勵創業,沒有其他方法可以讓台灣從全球大衰退裡最快復甦。在這個時候倡議「起業國」,更是追尋一個夢想--台灣可以藉由大衰退浴火重生,讓我們的產業結構更健全,我們的社會更公平富足。
發表於2008/12/17聯合報名人堂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