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這是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的訴求,也是日本人選出的二零零八年代表漢字。若要選出一個字來形容過去這一年的台灣海峽情勢,大概也是「變」這個字最為貼切。二零零八年的台海均勢有了根本性的變化,而且是在短促的時間內發生,稱之劇變不為過。
這一年的前五個月,台灣還在陳水扁政府主政下。陳水扁在競選連任前以及第二任期內,即刻意將兩岸關係推向對抗,在東亞造成了極大的不穩定因素。直到他卸任前,在國內、在海峽對岸以及太平洋彼岸,都還有戰略分析家們推測陳水扁可能宣布台灣獨立,甚至製造戰爭,以此擾亂總統大選或拒絕交接。事實是陳水扁並沒有這樣做。但是連如此誇大的噩夢情節都被煞有介事地討論,可見台海情勢有多麼的不穩定。
這一年的五月,馬英九就任總統,片面宣布台海不會有戰爭,原先的緊張態勢立即消失。馬英九接受「一個中國」,且放棄了在競選期間信誓旦旦的中華民國即台灣的立場,改稱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讓兩岸回到了法理上的內戰殘餘狀態--是最有利於中共的狀態,因為內戰的勝負早已決定。十一月初中國海協會長陳雲林訪台,馬英九政府在接待時也曲意迴避主權問題,換取了大三通的四項協議。國民黨更急於扮演中共惠台政策的獨家總代理。這些快速的改變造成台灣民心相當程度的渙散,很多人都懷疑國民黨政府保衛中華民國的決心。
在短短一年內,兩岸情勢從不穩定的緊張衝突狀態,變為穩定地失衡,亦即持續地朝向台灣主體融消或屈服於中國的趨向演變。失衡狀態一旦過了某個臨界點,可能引發快速的滾雪球效應,造成民心的崩解,從此無法再回頭而一路傾斜下去。
陳水扁政府任內兩岸之所以對立,乃是陳水扁為了個人政治算計而刻意營造。馬英九政府任內兩岸之所以失衡,則是馬英九本身及幕僚似乎缺乏對民意變化的感受力,也沒有明確的國家大戰略,甚至對人權和民主的基本價值也沒有強烈的信仰。陳水扁誤導和濫用了台灣人民的主體意識,而馬英九則忽視甚或糊里糊塗地扼殺了這珍貴的台灣主體意識。
大三通不是問題,兩岸金融合作也不是問題,與中國人民和解合作更不是問題。有問題的是國民黨政府沒有了捍衛中華民國的決心,造成兩岸均勢更快速地失去平衡。維持台海均勢的三大支柱是美國在亞洲的領導地位、中國的和平崛起,以及台灣的民主。在金融海嘯後,美國國勢可能衰頹,即將入主白宮的民主黨人們也曾有無意支持台灣的論調。相反地,中國顯示出在金融海嘯下進行「危機崛起」的雄心。在美消中長的情況下,一旦台灣人民捍衛自由民主的決心有所鬆動,則台灣與中國大陸分立的台海均勢就一去不復返了。
發表於2009/1/1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2008/12/31
2008/12/24
國民黨步入危機深淵
民進黨面臨著極大的政治危機,這是一般人共知的事實。但是執政的國民黨也逐步踏進深淵般的統治危機,這樣的可能性,則是國民黨人看不見也不願意承認的。
這一周,國民黨重返執政後的首度國共論壇在上海圓滿閉幕,現任黨主席吳伯雄親自與會,中方端出「十項惠台政策」做禮物,大貓熊「團團」、「圓圓」也終於來到台灣,這一切正是兩岸交流大通、國共兩黨密切對話的成果,怎麼會說國民黨正邁入政治深淵呢?
事實上,恰恰是在政策上過度依賴中國相關的利多,以及在政治上大打中國牌,有可能使得國民黨一步一步走向失去自我的路。
國民黨重新全面執政之後,最重要的政績和政策方向就是兩岸關係的改善和交流的開放。除了很不看好的擴大內需方案、消費券以外,人民和國際社會最有印象的大概就是陸客來台觀光、陸資來台興業、陳雲林訪台、大三通開放,以及這一次國共論壇所得到的各項中國概念利多了。
這些中國概念利多,不管是開放帶來的好處,或是由中國政府所直接提供的利益,是否落實都還言之過早,期待過高也很可能會帶來失望。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就說,過去中國也曾承諾對台商提供貸款,但因為條件過高,廠商根本貸不到。其他幻滅的例子就太多了。
兩岸和解與開放對台灣基本是好事,但是好處有多大還不知道,負面的影響更不能低估。國民黨政府把最大的政策目標和政績,都放在中國概念及兩岸相關的項目上,是相當危險的。
且不論中共是否一直維持善意和誠意,即使中國在能力(維持經濟增長及金融穩定)及意願(不藉由經濟合作來做政治勒索)上,都還能夠繼續給國民黨政府提供好處,難道台灣能夠僅僅靠著中國利多而在全球大衰退下生存嗎?而國民黨能夠只做中共惠台政策的代理商而擁有統治正當性嗎?
先前三次的國共論壇,是在民進黨主政時代進行的。當時的背景是陳水扁前總統刻意把兩岸關係搞得緊張,反而促成了國民黨前主席連戰架構國共平台的機會。馬英九總統在兩岸關係上看似有很大突破,其實也是因為中共拒絕陳水扁而把機會留給他而已。
可以說,從國共論壇以至兩會協議,國民黨是在補過去八年兩岸關係停滯的進度而已。兩岸關係從不正常到正常化,坦白講,只要順著經濟統合的大趨勢走,加以在政治上不要違逆中國政府的意思,誰都可以做得到,這不能算甚麼政績。
最為危險的,是國民黨一味強調「一個中國」,而似乎忘記了還有個中華民國要捍衛。更甚者,國民黨山頭家族們在大陸上所享有的經濟利益,將使國民黨失去主義也沒有領袖而徹底渙散。國民黨自從遷台以來,即便在風雨飄搖中,還不曾有過如此深重的危機。
發表於2008/12/25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這一周,國民黨重返執政後的首度國共論壇在上海圓滿閉幕,現任黨主席吳伯雄親自與會,中方端出「十項惠台政策」做禮物,大貓熊「團團」、「圓圓」也終於來到台灣,這一切正是兩岸交流大通、國共兩黨密切對話的成果,怎麼會說國民黨正邁入政治深淵呢?
事實上,恰恰是在政策上過度依賴中國相關的利多,以及在政治上大打中國牌,有可能使得國民黨一步一步走向失去自我的路。
國民黨重新全面執政之後,最重要的政績和政策方向就是兩岸關係的改善和交流的開放。除了很不看好的擴大內需方案、消費券以外,人民和國際社會最有印象的大概就是陸客來台觀光、陸資來台興業、陳雲林訪台、大三通開放,以及這一次國共論壇所得到的各項中國概念利多了。
這些中國概念利多,不管是開放帶來的好處,或是由中國政府所直接提供的利益,是否落實都還言之過早,期待過高也很可能會帶來失望。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就說,過去中國也曾承諾對台商提供貸款,但因為條件過高,廠商根本貸不到。其他幻滅的例子就太多了。
兩岸和解與開放對台灣基本是好事,但是好處有多大還不知道,負面的影響更不能低估。國民黨政府把最大的政策目標和政績,都放在中國概念及兩岸相關的項目上,是相當危險的。
且不論中共是否一直維持善意和誠意,即使中國在能力(維持經濟增長及金融穩定)及意願(不藉由經濟合作來做政治勒索)上,都還能夠繼續給國民黨政府提供好處,難道台灣能夠僅僅靠著中國利多而在全球大衰退下生存嗎?而國民黨能夠只做中共惠台政策的代理商而擁有統治正當性嗎?
先前三次的國共論壇,是在民進黨主政時代進行的。當時的背景是陳水扁前總統刻意把兩岸關係搞得緊張,反而促成了國民黨前主席連戰架構國共平台的機會。馬英九總統在兩岸關係上看似有很大突破,其實也是因為中共拒絕陳水扁而把機會留給他而已。
可以說,從國共論壇以至兩會協議,國民黨是在補過去八年兩岸關係停滯的進度而已。兩岸關係從不正常到正常化,坦白講,只要順著經濟統合的大趨勢走,加以在政治上不要違逆中國政府的意思,誰都可以做得到,這不能算甚麼政績。
最為危險的,是國民黨一味強調「一個中國」,而似乎忘記了還有個中華民國要捍衛。更甚者,國民黨山頭家族們在大陸上所享有的經濟利益,將使國民黨失去主義也沒有領袖而徹底渙散。國民黨自從遷台以來,即便在風雨飄搖中,還不曾有過如此深重的危機。
發表於2008/12/25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2008/12/17
台灣起業國之二:大樹倒下,小草新生
短期景氣已經不可能挽救,不管八百億消費券或是再多的擴大內需方案,還沒做就已經註定失敗。有魄力和遠見的政府領導者應該直接宣示,打造台灣成為全球的「起業國」,用最大的資源和政策創意,投入鼓勵國民創業,把目標放在兩年內強勁復甦,讓台灣成為第一個從全球大衰退裡站起來的國家。
現在的政府和上一任沒兩樣,都是短視、畏縮、為有錢人服務。一下要救銀行,一下要救房地產商,一下要救汽車業,對於逐漸襲來的大失業潮,簡直是束手無策,只好在政府創造的就業數字上灌水。中小企業怎麼辦?失業勞工的家庭怎麼辦?國民的生活水平怎麼維持?看不到強有力的做法,就會舉債、花錢,舉完內債想要舉外債。
政府到底該怎麼做呢?唯有大規模地鼓勵創業,包括微型生活創業、社區創業、中小型創業、創意產業、傳統產業創新,才有可能真的挽救台灣經濟。乍聽下似乎不切實際--既有的企業都活不下去了,新創事業怎麼生存呢?不,不是這樣。
第一,大樹倒下去,小草還是能生長,甚至更茂密。大企業倒閉,小商行、小店鋪還是有很多生意可做。華爾街的崩潰,不代表人民就不吃飯穿衣。歷史上的大蕭條,正是許多新企業崛起的時機。只要是針對人的基本需求而生產的行業,絕對不會消滅,反而會更興盛。
第二,創造性的毀滅,就在此時發生。經營不善的公司,倒閉後低價易主,是讓更有能力和創意的人(起業家)來擔負起領導的責任。現在的老闆做不下去,不代表他的員工或其他股東也一定做不下去。趁著衰退,換人做看看,能焠鍊出更勤奮堅強的新一代企業家。
第三,即使短期內創業不易,但政府仍應把環境準備好,讓「起業家」們先做助跑的動作。這時候公共資源應該大量投入創業教育、創新育成,並且在政府和輿論領導者們的魄力下,簡化法令與稅制,創造有利於微型企業、基本需求產業、新創事業發展的環境。一旦買氣復甦,「起業家」們就能夠一躍而起。
為什麼大規模鼓勵創業是從這波衰退裡復甦的唯一途徑呢?道理很簡單,鼓勵創業是最能夠把國人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方法。衰退期間,消費和投資都大量縮減。但我們並不是一個貧窮的國家,我們的儲蓄率在亞洲四小龍裡再度奪冠。金融風暴也使得大量台灣資金從海外撤回,只是回來以後就藏在人民的口袋裡。
如果領導者有極大魄力,將大量資源用來號召國民起而創業(而非消費),那麼民間儲蓄將逐漸被動員出來:中高階層白領失業者會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創業,父母親們會把積蓄拿出來幫忙孩子創業,被海外基金嚇怕的老百姓會發現投資在看得見的小事業更可靠。
數千家、數萬家小店鋪和小工廠的投資,不正是最大的消費嗎?「起業家」們要租店面,要買原物料,更要僱用人手--這點是最重要的:大量創業,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大衰退的可怕,就在於許多工作機會一去不復返,失業率長期居高不下。微型和中小型創業以及社區創業,特別是勞力密集的服務業如照護和托育等,最能夠有效地吸納勞動力。
創業精神,就是台灣精神。台灣本來就是「起業國」,台灣本來就盛產「起業家」。 在這個時候倡議「起業國」,是體認到一個事實--除了鼓勵創業,沒有其他方法可以讓台灣從全球大衰退裡最快復甦。在這個時候倡議「起業國」,更是追尋一個夢想--台灣可以藉由大衰退浴火重生,讓我們的產業結構更健全,我們的社會更公平富足。
發表於2008/12/17聯合報名人堂
現在的政府和上一任沒兩樣,都是短視、畏縮、為有錢人服務。一下要救銀行,一下要救房地產商,一下要救汽車業,對於逐漸襲來的大失業潮,簡直是束手無策,只好在政府創造的就業數字上灌水。中小企業怎麼辦?失業勞工的家庭怎麼辦?國民的生活水平怎麼維持?看不到強有力的做法,就會舉債、花錢,舉完內債想要舉外債。
政府到底該怎麼做呢?唯有大規模地鼓勵創業,包括微型生活創業、社區創業、中小型創業、創意產業、傳統產業創新,才有可能真的挽救台灣經濟。乍聽下似乎不切實際--既有的企業都活不下去了,新創事業怎麼生存呢?不,不是這樣。
第一,大樹倒下去,小草還是能生長,甚至更茂密。大企業倒閉,小商行、小店鋪還是有很多生意可做。華爾街的崩潰,不代表人民就不吃飯穿衣。歷史上的大蕭條,正是許多新企業崛起的時機。只要是針對人的基本需求而生產的行業,絕對不會消滅,反而會更興盛。
第二,創造性的毀滅,就在此時發生。經營不善的公司,倒閉後低價易主,是讓更有能力和創意的人(起業家)來擔負起領導的責任。現在的老闆做不下去,不代表他的員工或其他股東也一定做不下去。趁著衰退,換人做看看,能焠鍊出更勤奮堅強的新一代企業家。
第三,即使短期內創業不易,但政府仍應把環境準備好,讓「起業家」們先做助跑的動作。這時候公共資源應該大量投入創業教育、創新育成,並且在政府和輿論領導者們的魄力下,簡化法令與稅制,創造有利於微型企業、基本需求產業、新創事業發展的環境。一旦買氣復甦,「起業家」們就能夠一躍而起。
為什麼大規模鼓勵創業是從這波衰退裡復甦的唯一途徑呢?道理很簡單,鼓勵創業是最能夠把國人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方法。衰退期間,消費和投資都大量縮減。但我們並不是一個貧窮的國家,我們的儲蓄率在亞洲四小龍裡再度奪冠。金融風暴也使得大量台灣資金從海外撤回,只是回來以後就藏在人民的口袋裡。
如果領導者有極大魄力,將大量資源用來號召國民起而創業(而非消費),那麼民間儲蓄將逐漸被動員出來:中高階層白領失業者會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創業,父母親們會把積蓄拿出來幫忙孩子創業,被海外基金嚇怕的老百姓會發現投資在看得見的小事業更可靠。
數千家、數萬家小店鋪和小工廠的投資,不正是最大的消費嗎?「起業家」們要租店面,要買原物料,更要僱用人手--這點是最重要的:大量創業,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大衰退的可怕,就在於許多工作機會一去不復返,失業率長期居高不下。微型和中小型創業以及社區創業,特別是勞力密集的服務業如照護和托育等,最能夠有效地吸納勞動力。
創業精神,就是台灣精神。台灣本來就是「起業國」,台灣本來就盛產「起業家」。 在這個時候倡議「起業國」,是體認到一個事實--除了鼓勵創業,沒有其他方法可以讓台灣從全球大衰退裡最快復甦。在這個時候倡議「起業國」,更是追尋一個夢想--台灣可以藉由大衰退浴火重生,讓我們的產業結構更健全,我們的社會更公平富足。
發表於2008/12/17聯合報名人堂
陳水扁不代表台灣人
這句話其實是多餘的。誰都知道陳水扁不代表台灣人。
代表台灣人,是陳水扁自己說的。在帝制及威權時代,這類「朕即國家」的狂語並不少見。還有一部份的人,堅持聲稱陳水扁就代表台灣人,因此陳水扁受審就是台灣人受審,陳水扁被羈押就是台灣人受迫害,陳水扁被批判就是台灣人受侮辱。依照他們的邏輯,凡是台灣人都應該為陳水扁揭竿而起,對抗司法暴政。
陳水扁代表台灣人,這個命題其實可能有好幾種意義:第一種是陳水扁代表兩千三百萬全體國民,第二種是陳水扁代表「外省人」除外的本省台灣人,或特指講河洛語的閩南族群,第三種是陳水扁代表支持台灣獨立的群體。關鍵在於「台灣人」如何認定。但陳水扁代表台灣人的宣稱,從三種意義上來說都是錯的。
就第一種意義來說,陳水扁兩度當選中華民國總統,當然曾經代表台灣人。只是,當時投票給他的人民,包括為他助選的民進黨人們,絕大多數不了解陳水扁夫妻在當選之後的私下行徑,直到今天才聽說原來我們支持過的陳水扁是這樣的人。這表示了:曾經被選為台灣人代表的,只是形象上的那個陳水扁,而不是真實的陳水扁。
第二種「台灣人」的意義可能最符合宣稱「陳水扁代表台灣人」的那些人們所想要暗示的--喚起台灣歷史上兩個社會的對立。他們需要搞清楚的是,假使所謂本省人或福佬人被貶抑的情形仍然存在的話,陳水扁恰恰是以他個人行為去提供歧視的藉口,陳水扁是讓本省台灣人淪落為無能力統治自己的人。
至於第三種意義下的台灣人,更不應該接受陳水扁做為他們的代表。從二零零六年開始,陳水扁最大的政治動機就是用台獨運動來掩飾和掩護他個人的誠信和道德危機。很清楚地,陳水扁與台獨運動者的目標不僅違背而且是絕對衝突的。更何況,以一位在廣大華人世界受到鄙視的政客為領袖,絕對不是台獨運動好的策略。
我從陳水扁在二零零三年底執意操作所謂防衛性公投彼時開始,連續撰文公開批判陳前總統以個人政治權謀凌駕國家利益。到二零零六年,陳前總統為了轉化他個人的政治危機而著力操作統獨和族群問題,我嚴厲批評這是不愛國的總統。但我所評論的都是陳前總統的政治操作而非操守--在法庭宣判前我不知道他是否有罪。
做為一個台灣人,我認為陳前總統最嚴重的罪還不是涉嫌貪瀆,而是他宣稱他一人即代表台灣人,他要全體台灣人一起承擔他的過錯,他要讓台灣人淪入萬劫不復的歷史輪迴。我是希望台灣繼續向前走的台灣人,必須要做出「一個台灣人」的反聲明:陳水扁不代表台灣人。
發表於2008/12/18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代表台灣人,是陳水扁自己說的。在帝制及威權時代,這類「朕即國家」的狂語並不少見。還有一部份的人,堅持聲稱陳水扁就代表台灣人,因此陳水扁受審就是台灣人受審,陳水扁被羈押就是台灣人受迫害,陳水扁被批判就是台灣人受侮辱。依照他們的邏輯,凡是台灣人都應該為陳水扁揭竿而起,對抗司法暴政。
陳水扁代表台灣人,這個命題其實可能有好幾種意義:第一種是陳水扁代表兩千三百萬全體國民,第二種是陳水扁代表「外省人」除外的本省台灣人,或特指講河洛語的閩南族群,第三種是陳水扁代表支持台灣獨立的群體。關鍵在於「台灣人」如何認定。但陳水扁代表台灣人的宣稱,從三種意義上來說都是錯的。
就第一種意義來說,陳水扁兩度當選中華民國總統,當然曾經代表台灣人。只是,當時投票給他的人民,包括為他助選的民進黨人們,絕大多數不了解陳水扁夫妻在當選之後的私下行徑,直到今天才聽說原來我們支持過的陳水扁是這樣的人。這表示了:曾經被選為台灣人代表的,只是形象上的那個陳水扁,而不是真實的陳水扁。
第二種「台灣人」的意義可能最符合宣稱「陳水扁代表台灣人」的那些人們所想要暗示的--喚起台灣歷史上兩個社會的對立。他們需要搞清楚的是,假使所謂本省人或福佬人被貶抑的情形仍然存在的話,陳水扁恰恰是以他個人行為去提供歧視的藉口,陳水扁是讓本省台灣人淪落為無能力統治自己的人。
至於第三種意義下的台灣人,更不應該接受陳水扁做為他們的代表。從二零零六年開始,陳水扁最大的政治動機就是用台獨運動來掩飾和掩護他個人的誠信和道德危機。很清楚地,陳水扁與台獨運動者的目標不僅違背而且是絕對衝突的。更何況,以一位在廣大華人世界受到鄙視的政客為領袖,絕對不是台獨運動好的策略。
我從陳水扁在二零零三年底執意操作所謂防衛性公投彼時開始,連續撰文公開批判陳前總統以個人政治權謀凌駕國家利益。到二零零六年,陳前總統為了轉化他個人的政治危機而著力操作統獨和族群問題,我嚴厲批評這是不愛國的總統。但我所評論的都是陳前總統的政治操作而非操守--在法庭宣判前我不知道他是否有罪。
做為一個台灣人,我認為陳前總統最嚴重的罪還不是涉嫌貪瀆,而是他宣稱他一人即代表台灣人,他要全體台灣人一起承擔他的過錯,他要讓台灣人淪入萬劫不復的歷史輪迴。我是希望台灣繼續向前走的台灣人,必須要做出「一個台灣人」的反聲明:陳水扁不代表台灣人。
發表於2008/12/18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2008/12/10
正視台灣人民的國家焦慮
下個星期,第四屆的「國共論壇」又要在上海召開。不同於歷屆由前主席連戰先生代表,這一次,現任的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先生將親自率領大批藍軍人士赴會。在中國海協會陳雲林會長訪台,兩會簽訂四項協議之後,可以預見,兩岸政權之間的熱和程度,又要提升到新高點。同樣可以預見的是,台灣民間對於兩岸兩個政權關係過熱的疑慮,也將持續蔓延。
上一週內,堅持了一個月的「野草莓」學生運動暫時收兵了。這場學生運動雖然以集會遊行人權為名,但是對台灣社會有深入觀察者,應該都能感知,一開始青年學生們動員起來的真正驅力,其實是一種對台灣未來的不安感。這不安感的內容,更進一步說,即是擔憂台灣人已經習慣享有的政治自由,可能因為國共兩黨急欲把兩岸關係拉得太近而受到限縮。
再加上馬英九總統婉拒達賴喇嘛在近期內訪台,遭受到嚴厲批評;以及媒體質疑我國駐美「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辦事處」的武官職銜改為秘書,算不算是自我降格。台灣民間對此諸多問題的反應,所顯示的都是在兩岸關係急速靠攏,而雙方實力並非對等,台灣政府又無法讓人民有信心和安全感之下,台灣人民對於自身國家尊嚴及生存產生了嚴重的焦慮。
馬英九政府以及國民黨一向對這種焦慮嗤之以鼻或根本漠視,執意加速進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產黨政府的合作。兩岸交流與合作不是錯,但馬總統對這種焦慮的態度最後將被證明是錯誤而且是災難性的。馬英九總統應該體認到,對台灣做為國家的存續抱有焦慮的民眾,就其實質效果言,正是「台灣中華民國」體制的捍衛者。換言之,如果馬總統確實不在任期內追求統一,則台灣人民的「國家感」,是他這個總統職位和權力的根源。
另一方面,馬英九總統與國民黨領導者們也要認識到,台灣民意的主流是和這「國家感」符合的。馬總統常常說他想不通,為什麼有人會擔心他賣台,言下之意是這種焦慮很荒謬或僅屬於少數極端反對派。事實上,脫離了這種「國家感」的政府政策及執政黨路線,才會變成越來越偏背主流,所以不停遭受到質疑和反對。台灣多數民意曾經抵制過民進黨急獨路線,也將對國民黨親中共路線發揮矯正功能。
從國際上看,台灣人民相當明確而強烈的「國家感」,正是台海兩岸能夠維持和平分立現狀的基礎條件之一,當然也是整個東亞秩序穩定的基石。馬英九總統如果真的是要維護現狀,就應該去鼓勵、強化這國家感,而不是去打擊、挫折它。同樣地,對於希望東亞秩序穩定的各方,包括中共內部的溫和派,台灣人民繼續擁有強烈的國家感,絕對是一個穩定的力量,而不是擾亂的因素。與其去否定、蔑視、打壓,不如正視、包容、溝通。
發表於2008/12/11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上一週內,堅持了一個月的「野草莓」學生運動暫時收兵了。這場學生運動雖然以集會遊行人權為名,但是對台灣社會有深入觀察者,應該都能感知,一開始青年學生們動員起來的真正驅力,其實是一種對台灣未來的不安感。這不安感的內容,更進一步說,即是擔憂台灣人已經習慣享有的政治自由,可能因為國共兩黨急欲把兩岸關係拉得太近而受到限縮。
再加上馬英九總統婉拒達賴喇嘛在近期內訪台,遭受到嚴厲批評;以及媒體質疑我國駐美「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辦事處」的武官職銜改為秘書,算不算是自我降格。台灣民間對此諸多問題的反應,所顯示的都是在兩岸關係急速靠攏,而雙方實力並非對等,台灣政府又無法讓人民有信心和安全感之下,台灣人民對於自身國家尊嚴及生存產生了嚴重的焦慮。
馬英九政府以及國民黨一向對這種焦慮嗤之以鼻或根本漠視,執意加速進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產黨政府的合作。兩岸交流與合作不是錯,但馬總統對這種焦慮的態度最後將被證明是錯誤而且是災難性的。馬英九總統應該體認到,對台灣做為國家的存續抱有焦慮的民眾,就其實質效果言,正是「台灣中華民國」體制的捍衛者。換言之,如果馬總統確實不在任期內追求統一,則台灣人民的「國家感」,是他這個總統職位和權力的根源。
另一方面,馬英九總統與國民黨領導者們也要認識到,台灣民意的主流是和這「國家感」符合的。馬總統常常說他想不通,為什麼有人會擔心他賣台,言下之意是這種焦慮很荒謬或僅屬於少數極端反對派。事實上,脫離了這種「國家感」的政府政策及執政黨路線,才會變成越來越偏背主流,所以不停遭受到質疑和反對。台灣多數民意曾經抵制過民進黨急獨路線,也將對國民黨親中共路線發揮矯正功能。
從國際上看,台灣人民相當明確而強烈的「國家感」,正是台海兩岸能夠維持和平分立現狀的基礎條件之一,當然也是整個東亞秩序穩定的基石。馬英九總統如果真的是要維護現狀,就應該去鼓勵、強化這國家感,而不是去打擊、挫折它。同樣地,對於希望東亞秩序穩定的各方,包括中共內部的溫和派,台灣人民繼續擁有強烈的國家感,絕對是一個穩定的力量,而不是擾亂的因素。與其去否定、蔑視、打壓,不如正視、包容、溝通。
發表於2008/12/11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2008/12/03
讓「海角七號」與「一八九五」在中國聯映
一部描寫台灣當代文化的電影「海角七號」,本來在國人期待下興沖沖地要到中國大陸去上映,但是卻被中國官方要求暫緩了。其原因據報載是看過該片且頗加讚賞的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先生,在中共高層內部提出,擔心該部電影含有「日本皇民化」內容,會引起中國大陸民眾的反感,對台灣人民形成負面印象,導致兩岸關係的倒退。
如果這報導是事實,我們對陳雲林先生的動機也不必從惡意去解讀。然而,對此我的建議是:請陳雲林先生把另外一部上映中的台灣電影「一八九五」,連同「海角七號」一同放行播映得了。「一八九五」說的是台灣苗栗客家隘勇們在大清國戰敗割讓了台灣以後,孤軍對抗日本而終於被滅的悲壯故事。
我要請中國政府把「一八九五」這部片連同「海角七號」一起准予在大陸上播映,除了要讓中國民眾了解到台灣人當初抗日的英勇以外,更是希望廣大的中國人從台灣人抗日的故事,看清楚一個事實:這個祖國大陸,是怎麼樣背叛、拋棄了他的子民;而台灣人民的反抗,一開始或許是為了維護中國,到後來只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
當然,我知道,即使看了「一八九五」,仍然無法讓中國民眾,特別是大中國民族主義的憤怒青年們了解台灣人的感受和想法。我知道他們會說:一八九五的悲劇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為中國積弱不振,被帝國主義欺凌,害得台灣被割讓;現在中國強起來了,台灣當然應該趕快回歸祖國。
錯了。台灣人--不僅僅是客家人、閩南人和原住民,也包括一九四五年之後來到的外省台灣人,特別是外省第二代、第三代的台灣人,對於這段歷史的感受,很可能並不是「咱們中國人」都要對付日本,而是「咱台灣人」為什麼總是要受到外來的宰制--包括日本,也包括中國。
這就是以中國為中心來看台灣,以及以台灣為中心來看台灣,所產生的極大差異。陳雲林先生的憂慮,同樣也是如此--從來還是以中國為中心來看台灣。中共領導們雖然努力想要了解台灣,但是只要繼續以中國為中心來看台灣,就不可能真的了解台灣,也永遠不可能得到台灣人民的認可。
其實,假使因為「海角七號」真有所謂親日的內容,在中國大陸播映後引起爭議,藉此讓中國人民有機會認識到台灣歷史的複雜性,也了解台灣人民的情感和歷史記憶,這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甚至可以說是促進兩岸人民互相理解不可或缺的過程。
我也相信,中國的社會並不是鐵板一塊,不是只有官方觀點和民族主義。引起一些辯論,會讓比較真的理解台灣的那部份意見可以發出聲音來。同時,中國本來就要去面對和日本的關係,這不是台灣問題,是中國自己的問題,是中國要在亞洲立足抬頭無可迴避的問題。
發表於2008/12/4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如果這報導是事實,我們對陳雲林先生的動機也不必從惡意去解讀。然而,對此我的建議是:請陳雲林先生把另外一部上映中的台灣電影「一八九五」,連同「海角七號」一同放行播映得了。「一八九五」說的是台灣苗栗客家隘勇們在大清國戰敗割讓了台灣以後,孤軍對抗日本而終於被滅的悲壯故事。
我要請中國政府把「一八九五」這部片連同「海角七號」一起准予在大陸上播映,除了要讓中國民眾了解到台灣人當初抗日的英勇以外,更是希望廣大的中國人從台灣人抗日的故事,看清楚一個事實:這個祖國大陸,是怎麼樣背叛、拋棄了他的子民;而台灣人民的反抗,一開始或許是為了維護中國,到後來只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
當然,我知道,即使看了「一八九五」,仍然無法讓中國民眾,特別是大中國民族主義的憤怒青年們了解台灣人的感受和想法。我知道他們會說:一八九五的悲劇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為中國積弱不振,被帝國主義欺凌,害得台灣被割讓;現在中國強起來了,台灣當然應該趕快回歸祖國。
錯了。台灣人--不僅僅是客家人、閩南人和原住民,也包括一九四五年之後來到的外省台灣人,特別是外省第二代、第三代的台灣人,對於這段歷史的感受,很可能並不是「咱們中國人」都要對付日本,而是「咱台灣人」為什麼總是要受到外來的宰制--包括日本,也包括中國。
這就是以中國為中心來看台灣,以及以台灣為中心來看台灣,所產生的極大差異。陳雲林先生的憂慮,同樣也是如此--從來還是以中國為中心來看台灣。中共領導們雖然努力想要了解台灣,但是只要繼續以中國為中心來看台灣,就不可能真的了解台灣,也永遠不可能得到台灣人民的認可。
其實,假使因為「海角七號」真有所謂親日的內容,在中國大陸播映後引起爭議,藉此讓中國人民有機會認識到台灣歷史的複雜性,也了解台灣人民的情感和歷史記憶,這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甚至可以說是促進兩岸人民互相理解不可或缺的過程。
我也相信,中國的社會並不是鐵板一塊,不是只有官方觀點和民族主義。引起一些辯論,會讓比較真的理解台灣的那部份意見可以發出聲音來。同時,中國本來就要去面對和日本的關係,這不是台灣問題,是中國自己的問題,是中國要在亞洲立足抬頭無可迴避的問題。
發表於2008/12/4新新聞周奕成專欄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