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28

民進黨改革走向何方

執政八年即將告終,政黨輪替的鐘聲再度響起。在民進黨慘敗以後,所有關心民進黨,或是關心台灣政黨政治發展的人們,都在期待著民進黨的反省改革。在北平東路,在青島東路,在政論節目,在部落格和網路,到處都有人在談著民進黨的改革,彷彿那是一件真的會發生的事情。

我也懷抱著期待,只是我的疑慮好像比期待更多一些。原因是,十二年前我也期待過。一九九六年,那是謝長廷第一次參與總統大選,他是彭明敏的副手搭檔。彭謝配大敗,敗給李登輝三百萬票。選後,民進黨也曾經歷轟轟烈烈的路線辯論。那時我是文宣部副主任,也是新世代的核心成員,發表「台灣獨立運動的新世代綱領」,批判教條主義、內部對抗的台獨路線,描繪新的政黨體系與社會區隔。今天民進黨人所講的反省改革的話,我們都講過--講得更深,講得更遠。十二年後台灣人再過鼠年,有如歷史嘲弄,民進黨再度慘敗,檢討批判之聲又起。該怎麼期待?該期待甚麼?

我可以預見,在這次的所謂檢討反省之中,民進黨人以及支持者,所追問的、所討論的仍將是「我們」為什麼輸、「我們」要怎麼贏。民進黨人很少討論台灣該怎麼辦。如果民進黨人在此時還想不清楚--政黨本身的勝敗不是重點,重點是國家的興衰和人民的福祉,政黨要能夠把國家搞好,才有資格談輸贏,那麼民進黨的路線檢討絕對會搞錯方向。另一個問題是「態度」。我簡直可以在腦海裡直接想像每一位民進黨幹部,從大老到中生代、青壯代,他們此時此刻在哪裡聚會、他們所講的話是甚麼,甚至他們的語氣和表情。如果大家的「態度」沒變,民進黨絕對就是差不多這樣,不可能有甚麼新氣象的。

反省改革就算不成功,民進黨也不會滅亡。只要民進黨繼續代表著台灣的「第一社會」,靠著台灣人的歷史悲情以及中國威脅打壓,民進黨在台灣永遠還有幾席之地。更何況,民進黨並不是真的那麼糟糕。民進黨的組織文化,相對於國民黨仍是比較平等、開放的。民進黨仍有相當多的黨公職人員,付出愛鄉土的心力在為人民服務。民進黨沒那麼糟,也不會消亡。只是民進黨將無法實現他們帶領台灣走向未來的承諾。民進黨自己停下來了,台灣人不會等他們。

我從二十歲加入民進黨工作,在滿四十歲生日的時候,因為籌組第三社會黨而被民進黨除名。人生最有活力、最有創造力的二十年,貢獻給了民進黨。我當然希望民進黨能夠改革,能夠找到方向,這樣才不辜負了二十年青春。但也是因為我對民進黨實在太了解,我不想任何年輕人再花個另外二十年才學到我所學到的事情。我要說出實話--不要期望過高,民進黨的改革,走不了多遠。舊日的同志們,請證明我錯了。

2008/03/17

被遺棄的公投

最後一個星期日的喧囂裡,有的喊逆轉勝!有的喊向前行!六天後,大家等待新總統的產生。但是合併舉行的公民投票呢?現在幾乎已經可以斷定兩項公投案都不會通過。

任一公投案要通過,必須要有八百萬人去領票和投票,其中半數以上,即四百多萬公民投下同意票才能過關。三月二十二日,入聯與返聯兩個公投案,各自與一位總統候選人掛勾,而任一位總統候選人都不可能動員得到八百萬的選民。民進黨還在做最後努力,呼籲自己的選民能夠領兩張公投票,希望以此換取泛藍選民也能夠支持民進黨的台灣名義入聯案。無奈國民黨並不領情,國民黨不僅不可能支持民進黨的入聯案,連自己所提的返聯案也要遺棄不管了。當國民黨消極抵制兩個公投案,也就是暗示支持者都不要去領公投票的時候,這兩個案就已經宣告失敗。

從二零零四年合併總統大選的加強軍備、和平談判兩案,到今年初合併立法委員選舉的討黨產、反貪腐兩案,以至於下週將合併總統大選的入聯、返聯兩案,六個全國性公民投票,沒有一個不是為了選舉動員而產生的,也沒有一個投票結果真的能夠反映民意。代表直接民主的公民投票被蹧蹋到如此地步,可以說是台灣民主發展的一個挫敗。

二零零三年,公民投票法在連戰與陳水扁兩位總統候選人所領導的兩黨國會黨團,雙方你來我往,機心用盡之下終於勉強通過。民進黨隨即宣稱這部公投法是鳥籠公投法,是為了封鎖人民的公投權利而非保障公投權利。陳水扁總統以此為由啟動所謂防禦性公投。若要說陳總統的違法濫權,這才是他八年總統任內最為膽大妄為的違法行為。

無論如何,從二零零四年三二零公投的經驗中,國民黨和民進黨的部分領導者似乎得到相同結論,即公投是民進黨的選舉利器.於是民進黨重複使用此一利器,而國民黨則想盡辦法抵制公投或削減公投的威力。

公投不僅成為民進黨對付國民黨的利器,更是民進黨黨內鬥爭的工具。入聯公投確確實實是民進黨總統初選的產物,當時的主席游錫堃最需要逆風前進,便發起此一公投連署,用以對付謝長廷、蘇貞昌.謝蘇二人成為民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以後,只好概括承受。謝長廷從一開始就不曾全心贊成此一公投,他理解用公投作為內部對抗的武器,結果將傷害國家形象和實質對外關係,但是他有苦說不出。現在這個公投案,已經看不出對他選舉有何好處,徒然留下荒謬而已。

最令人痛心的是,這些由不負責任政客所發動的公投案,其投票結果沒有一件能真正表達台灣人民的心聲。台灣人民想不想參加聯合國?如果可能的話,當然想。三月二十二日的投票結果,能夠表達這樣的多數民意嗎?大家都知道,大概是不可能了。這不僅是兩大黨為了選舉操弄公投,遺棄了直接民主的理想,也是台灣人民的真正心聲被遺棄。說是要表達國民共識,卻偏偏要在兩個政黨、兩個社會的鬥爭架構裡進行,結果本來好好的共識就被拆裂、毀滅。這樣傷害台灣的操作,可以再繼續下去嗎?兩位總統候選人,在一週後,您們願意攜手挽救嗎?

2008/03/05

沒精神的總統大選

總統大選還有不到二十天,卻很少嗅到興奮的氣息。身邊的友人幾乎沒有熱心投入的,甚至連談論都有氣無力。我所認識的綠營人士多在批評謝團隊或扁政府,而藍營人士則抱怨馬英九。到底有多少人對這個選舉仍抱著熱情?

如果有人在九零年代初,告訴二十多歲而熱衷於甚麼都民選的我,說總統直接民選選到第四次,就已經會讓人們覺得厭倦──當時的我絕對不會相信。但是現在的我已經決定這樣說:真希望這是最後一次總統直接民選。

自己國家的選舉很無聊,很多人都把注意力放到了美國民主黨的黨內初選。原因在哪裡?因為那邊有CHANGE。歐巴馬的競選,看起來還真的像是逆轉勝。已經有極多的美國人,尤其是青年世代開始呼應歐巴馬的訴求。歐巴馬能否勝出,又能否真的帶來改變,我不知道。但是政治能給人感動,特別是能夠給年輕人感動,這真的是解開時代憂鬱的良方。

有沒有人發現?台灣正處在解嚴之後最為沒精神的年頭。一九八七年解嚴,步向快速民主化以來,我們的社會長期處在亢奮之中。解嚴二十年是天真年代的終結,許多台灣人對於改變已經不再期待。因為本來說要變的結果都沒變,就算還要變,事實上也不太知道要往哪個方向去變。

謝長廷提出了「台灣維新」,這是很能打動我的口號,比起一個簡單的CHANGE要有深意得多。問題是,維新不可能是一場選舉。如同魏千峯律師曾經為文指出的,台灣維新需要各個領域的菁英們投入去創新、去改革。在維新運動中,政治領導者要能夠啟發!點燃!Inspire!然而諸多民進黨領導者的作風,只能澆熄民間維新志士們的熱情而已。

馬英九呢?就算是願意支持他的人,也應該要問清楚:馬英九究竟是要往未來改,還是往過去改?恐怕很多人都擔心他會往舊的方向去改吧。

台灣的總統選舉,勢必仍在舊議題上打轉,就算下次也一樣,下下次也一樣。想要看到振奮人心的CHANGE?很難。為甚麼呢?因為現有的兩大政黨,僅代表了台灣戰後歷史上兩個社會對立的遺緒。這兩個政黨不會有願景,因為他們有過去的幽靈死抱著大腿,根本難以邁步向前。

台灣的總統大選不僅很難帶來重大的改變,甚至可以說這樣的總統選舉就是台灣沒法CHANGE、沒法維新的原因。每次總統選舉都是歷史問題、認同問題的總對決,就是兩個社會的對抗。新的第三社會,在總統直選和兩黨對峙下難以興起。

所以,不只是說這次總統大選很沒精神,甚至該說總統大選會讓台灣越來越沒精神。兩黨的小集團們繼續剝削著兩個社會對抗的歷史,以便持續進行民主內戰,這樣的選舉只會讓人沮喪,怎麼會有精神呢?除非在下次總統大選時,合併舉行多黨議會內閣制的修憲複決公投,讓人民參與整個國家願景的重構,那才會帶來興奮的CHANGE!

2008/03/03

讓西藏自由

二月底,數十名西藏代表啟程前往北京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委員會。西藏自治區的中共黨委對這些代表委員表示熱烈祝賀。他是這樣說的:「大家一定要…增強光榮感、責任感、使命感,以對黨、對國家、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同時要充分反映西藏改革發展穩定各項事業的新發展、新變化、新成就,充分反映各族人民、各界人士的共同心願和呼聲…。」

他還說,「要深入思考,把握會議精神…,把我們對黨中央親切關懷和全國人民無私支援的感激之情表達出來,把我們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做好西藏發展穩定工作、努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發展路子的決心充分表達出來,以實際行動回報黨中央的關懷和全國人民的厚愛。」毫無例外,自治區黨委給與會代表們披上了尊貴的白色綢布哈達。

三月初,有一批旅居印度的西藏流亡青年領袖將展開徒步返鄉活動,要跨越平均海拔六千公尺的喜馬拉雅山脈,預定要在八月的北京奧運揭幕之前,進入他們被拒絕的故鄉。這是西藏人民起義運動的青年們,他們將從三月十日自達賴喇嘛駐錫地達蘭薩拉出發,前往印度首都新德里,然後發動流亡藏人群眾,分途進入西藏。他們準備花六個月的時間,翻越高不可攀的世界屋脊。他們很可能會在途中遭受拘捕,也很可能會在艱困的旅程中生病、受傷,當然也可能因此失去此世的生命。但如果他們成功,世界將為之感動、震撼。

為了偉大的「兩會」和「奧運」,在這群代表們所代表的土地,還有流亡青年所要徒步返回的土地上,還發生了哪些事情呢?過去一年內,位於西藏東部康區的甘孜州委政府和武警如火如荼地推動著「愛國教育活動」。根據指證,這個愛國教育活動將未滿十八歲的僧尼以及從印度返回的喇嘛強制逐出他們所住的寺廟;所有寺廟和僧房的建築內部空間要登記;所有去過印度聽達賴喇嘛弘法的藏人都要被登記和盤查;家庭佛堂被拆除;州縣內任何一張達賴喇嘛以及由達賴所確認的第十一世班禪喇嘛的相片都一律毀棄,不准保留,甚至每個人都被要求要譴責達賴喇嘛──必須有錄影和錄音為證。

人類文明中很可能是在精神高度上最極致,而蘊含現代社會精神危機的解救之鑰的西藏佛教文明,面臨著這樣被逐漸改造和消滅。非常弔詭地,若沒有一九五九年三月十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強行進入拉薩,迫使達賴喇嘛帶著八萬藏人流亡到印度,為了要爭取世人對西藏的同情,達賴喇嘛與諸多上師們奔走於各國各大城市,積極地融入現代社會、傳揚教法,則藏傳佛教及西藏的藝術文化很可能不會被世界上這樣多的人所認識,也可能不會得到這麼多歐美知識份子的體驗、嘆服與學習傳播。這是極難理解的因果。

不論如何,台灣人關切西藏,即使不是為了遙遠雪山高原的人權,也不一定是為了和全球反對北京政權的勢力同仇敵愾,就為了保留認識和啟發自身心性的希望,做為人類的一份子,沒有理由不讓西藏自由。

2008/02/27

總統候選人該談而沒談的憲政問題

上周末的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兩位候選人回答了二十位公民提問。提問的內容包括了通貨膨脹、排碳減量、農民與農業、同性戀權益等。有公民要求總統候選人政見沒兌現要捐薪水,也有公民問總統候選人何不吃素。準總統們被要求答覆的問題,可以說相當地多元,幾乎是包山包海,但我反而擔心他們講了太多不該他們講的話題,開了太多不該他們開的支票,但是卻遺漏了一個總統候選人最該表態的問題,即是他們的憲法見解以及憲改主張。

為什麼公民提問人裡面,沒有一位提到憲政問題呢?我猜,因為在某種對公民社會的想像裡,這種太「政治」的問題不是一個好公民應該去關心的。好公民應該去關心弱勢,但不該太政治化。殊不知,憲政問題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弱勢議題。為甚麼是弱勢議題呢?有兩層意義:第一,認真關心憲政的人其實很少,總數比樂生青年還少,憲政議題本身就是弱勢;第二,憲改意味著中央政府體制的釐清與政黨體系的重建,而這二者都會影響公共政策的產出,當然也就關係著弱勢權益和進步的社會價值。

公民提問人沒問,但是兩位總統候選人卻不能不主動表態,因為總統候選人的憲法見解與憲改主張實在太重要。謝長廷先生和馬英九先生如果認為現行憲法是某種雙首長制,或者說如果認為行政院長在政策上還有點角色,那麼他們兩位就該考慮:總統候選人是不是宜於全面性、無保留、鉅細靡遺地開立政策支票。

謝長廷先生在二零零五年出任行政院長之時,曾明確告訴社會,他不會是陳水扁總統的執行長。如果他當了總統,他是否還接受這樣的憲法見解?如果他當選,要提名國民黨人士組閣,是否表示行政院長是政策負責人?屆時國民黨人的閣揆要實行誰的政策?謝長廷的憲改主張又是否與民進黨相同?到底是內閣制還是總統制?

而馬英九先生曾經承諾,當選兩年後要檢討憲政問題並考慮修憲。如果馬英九當選,因為國民黨擁有國會絕對多數,他將成為最有力量的修憲強人。固然總統並非修憲機關,但卻是實質的政黨領袖,可以推動修憲。馬英九為什麼不能在總統選舉前告訴人民,他到底要不要修憲?修憲方向是甚麼?

兩位總統候選人應該都很清楚,現行的憲政體制有極大的問題。陳水扁總統過去七年多來所遭遇的窘境,有些是他自己該負責,但有些則是制度紊亂不明所導致。謝長廷和馬英九敢不敢去面對憲政問題?為甚麼不承諾要推動修憲?或者他們打算隨著陳水扁總統的前例?不需要公民提問,兩位都該主動講出來。

2008/02/20

公投第三案:以台灣名義拒絕加入聯合國

如果非得要用一個新的公投案,來解決入聯、返聯兩個兩黨惡搞案造成的窘境,不如就「公民投票以台灣名義拒絕加入聯合國」吧。

這並不是搞笑。現在民進黨、國民黨所推動的入聯、返聯兩案,都很有可能達不到百分之五十的投票率門檻,也就是兩案都不會通過。兩案都不過的後果是甚麼?當然就是讓世人以為台灣人民不在意是否能加入聯合國,更讓中國政府抓到反宣傳的武器。話說回來,既然預期結果是這樣,當初民進黨為何硬要推動這個公投呢?

那麼,有沒有可能兩案都過呢?事實上已經不可能了。國民黨擺明了對此次公投冷處理,不公開拒領但實質上就是拒領。國民黨這樣的態度就是不怕讓兩案都被否決。兩案都過不可能,單獨一案過關也就更難。最有可能的結果還是兩案都不過──兩黨亂搞,台灣的國家利益和國際形象大損。

現在,唯一解法大概就真的只剩這第三案:「公民投票以台灣名義拒絕加入聯合國」。

事實上,我們真的要好好思考:加入聯合國到底是不是值得追求的國家目標。聯合國是一個老大顢頇、浪費無效能的大官僚機構。為了宣導入聯公投,陳水扁政府把聯合國講得像天國,好像只要加入了聯合國,台灣人要什麼有什麼;而只要不加入聯合國,我們就被上帝所遺棄。事實是這樣嗎?台灣為什麼要卑躬屈膝地懇求一個被中國所挾制的組織來接納我們呢?公民投票以台灣名義拒絕加入聯合國,正是對聯合國的一種強烈抗議。

這樣就很明白了。如果說公投加入聯合國是為了台灣人的尊嚴,那麼公投搞半天沒通過,台灣人比較有尊嚴嗎?公投就算過了,聯合國還是把我們拒於門外,台灣人是更有尊嚴還是更沒有尊嚴呢?看來看去,還是公民投票以台灣名義拒絕加入聯合國,最能夠彰顯台灣人的主體性和尊嚴。

如果「公民投票以台灣名義拒絕加入聯合國」獲得國民的支持而通過了,這不啻於對聯合國違背其所宣稱之普世價值的最沉痛抗議!全世界不僅會注意到,甚至會被震撼:台灣人民竟然用公民投票來表達他們對聯合國的抗議!至於聯合國會如何回應呢?當然他們會漠視我們的公投結果。但是他們的反應對我們已經是無關緊要了,而他們的惡劣態度,不就更證明我們拒絕加入的正確性嗎?

最後,我們還是要面對:如果這第三案「公民投票以台灣名義拒絕加入聯合國」也沒有通過,那怎麼辦呢?這確實也是很可能的結果。答案很簡單:那就代表台灣人民「不拒絕」加入聯合國嘛!如果是這樣,那不就是原先民進黨、國民黨這兩案所要達到的結果嗎?這不就比兩黨胡鬧所提的兩案,更能夠表達出所謂的台灣主流民意嗎?

所以,舉國的智者、領袖,別再爭吵不休了。趕快要求立法院提出第三案:「請問你是否同意以台灣名義拒絕加入聯合國?」當然也可以有個但書:有朝一日,聯合國成為真正普世、平等的國際組織,台灣人民就願意申請加入了。

2007/11/10

從政黨體制再看選舉制度

選舉制度會直接影響一個國家的政黨體制,這已經是政治學界的常識。先進民主國家中,有的是兩黨制,有的是多黨制。兩黨制或多黨制孰優孰劣,本來並沒有定論。有的國家適合兩黨制,有的國家適合多黨制。政黨體制也是每個社會的歷史產物,很難互相移植,也很難互相比較。

但是台灣目前的藍綠兩大黨體制,卻是已經可以判定是不利於國家利益,也無助於人民福祉的。正如同李登輝前總統所指出,現在的兩黨是「統獨兩黨制」,兩大黨在統獨立場上各走極端,對台灣沒有任何好處。

正常民主國家的兩黨制,應該是左右的兩黨制,亦即有一個主要政黨是偏右的立場,而另一個則是偏左的立場。兩黨應該是以對內政策路線來做區隔,而不是以對外政策路線來互相對抗。

很不幸,台灣今日的藍綠兩黨,正是在對內政策上沒有清楚區隔,在對外政策上卻是互扯後腿。新世代的從政者,第三社會黨召集人周奕成就將之稱為「惡性的兩黨體制」。

台灣的惡性兩黨體制其來有自。台灣的歷史十分特殊,一九四五年二次大戰結束之時,約有六百萬人口在此生活;一九四五年到一九四九年前後,從中國大陸隨著國民黨軍隊政府又陸續來了兩百萬人。台灣特殊的兩個社會的歷史從此展開。

一九四五年之前就在這裡的第一個社會,或者說所謂的本土社會,本來是多數人,卻未能享有平等的權利,在其後四十多年內,受到一九四五年之後來的第二個社會,亦即外來社會的統治。一直到一九九零年代,李登輝先生擔任總統推動本土化、民主化,台灣的兩個社會才趨於平等,而佔大多數的第一社會人口也獲得應得的政治權力。在李登輝總統任期結束後,主要代表第一社會反抗力量的民進黨,終於獲得執政權力。

台灣現有的兩大黨體制,是在這樣特殊的兩個社會的歷史裡形成的。來自中國大陸的第二社會政黨--中國國民黨,傾向與中國統一;而生於本土的第一社會政黨--民主進步黨,則主張台灣獨立。這就是統獨兩黨制的根源。

統獨兩黨制本來起源於台灣的特殊歷史,後來被錯誤的憲政制度以及選舉制度更加強化。現在藍綠兩黨為了政治權力,進行零和鬥爭,就是因為我們現在的半總統制以及總統直選,是一個贏者全拿的遊戲規則。兩大黨為了龐大的政治經濟利益,勢必要徹底否定對方,動員人民對抗到底。這就是李登輝先生所說的「民主內戰」。

總統直選的制度,會導向兩黨體制。自從第七次修憲採行國會減半、單一選區兩票制又再再強化了惡性的兩黨體制。國會減半使得兩大黨的內部競爭更激烈,也造成兩黨裡面的激進派抬頭,統獨鬥爭益發嚴重。單一選區更壓縮了小黨的生存空間,把小黨政治人物逼迫往兩大黨逃生,小黨幾乎無法生存。

日前立法院因應修憲而三讀通過了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修正案,對於小黨更是雪上加霜。往後台灣的統獨兩黨制,或說惡性的兩黨體制只會更加確立,幾乎沒有改變的機會。這不能不說是台灣民主的悲哀。

在單一選區兩票制下,小黨的空間主要在第二票。但是修正後的選罷法規定,政黨要提名不分區立委,必須推薦區域及原住民立委經審核合格十人以上;或是在最近三次全國不分區及僑選立委選舉得票率曾達百分之二以上者。這樣的門檻不可謂之不高。

立法院對於扼殺小黨空間不遺餘力,但是對於保護黑金惡勢力卻十分寬容。選罷法修正案中,原本不准有以下犯行者參選,包含「凡受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之判決尚未確定」、「曾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之罪,經判刑確定」、「受宣告強制工作之保安處分或流氓感訓處分之裁判確定,尚未執行、執行未畢或執行完畢未滿十年」,以及曾犯賄選、妨害選舉、議會選舉賄選等行為經判刑確定等。

這一修訂條款在三讀前夕,由朝野政黨經由密室協商加以封殺,保障了黑道犯罪份子能夠繼續堂而皇之地囂張於國會殿堂。未來除了統獨鬥爭以外,黑金惡勢力仍將把持國會。由於選舉制度的錯誤,造成惡性政黨體制持續惡化,令人為台灣民主憂心忡忡。